百词典

《钟陵秋夜》

时间: 2025-05-04 11:55:55

诗句

洪崖岭上秋月明,野客枕底章江清。

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55

钟陵秋夜
作者:陈陶 〔唐代〕

原文展示:
洪崖岭上秋月明,
野客枕底章江清。
蓬壶宫阙不可梦,
一一入楼归雁声。

白话文翻译:
洪崖岭上,秋天的明月照耀,
野外的旅人靠着章江的水流安然入睡。
蓬壶宫阙是无法在梦中实现的,
只有那归来的大雁声声入楼而来。

注释:

  • 洪崖岭:指一种山岭地名,象征秋夜的清冷和高远。
  • 章江:古代地名,指一条河流,代表宁静的水面。
  • 蓬壶宫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
  • 归雁声:归来的大雁叫声,传达了思乡之情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钟陵秋夜》写于秋季的一个夜晚,诗人在自然的静谧中感受到孤独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钟陵秋夜》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洪崖岭上秋月明”直接展现了秋夜的明亮和清冷,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第二句“野客枕底章江清”则描绘了诗人作为一名旅人,依靠在清澈的江水旁,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外在世界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安静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蓬壶宫阙不可梦”则引入了理想的象征,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蓬壶宫阙是人们向往的,但却是遥不可及的。最后一句“一一入楼归雁声”则通过归雁的叫声,将诗人的现实生活与思乡情感相互勾连,呼应了前面的孤独感。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崖岭上秋月明”:描绘了秋夜明月的景象,表现出高远和清冷的意境。
  • “野客枕底章江清”:描述了诗人身处自然的安宁状态,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蓬壶宫阙不可梦”: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意识到这种理想是虚幻的。
  • “一一入楼归雁声”:通过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故乡和归属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比作“蓬壶宫阙”,暗示其遥不可及。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理想的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理想和归属感的思考,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月:象征清冷、孤独。
  • 野客:象征旅人,代表了诗人的身份和状态。
  • 蓬壶宫阙:象征理想与梦想,代表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 归雁声:象征思乡与归属,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钟陵秋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陶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蓬壶宫阙”象征什么?
    A. 自然
    B. 理想生活
    C. 旅途
    D. 乡愁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钟陵秋夜》:两首诗均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陈陶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解析与理解》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雪中过味琴旧居 点绛唇 闺怨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和王元渤舍人见贻) 点绛唇 点绛唇 追和赵文敏公旧作十首客有持文敏公 点绛唇·学道寻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躬逢其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归去来兮 包含烟的成语 排告 牛字旁的字 歠菽饮水 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目痾 铅母 犬字旁的字 以肉喂虎 蛛游蜩化 婚纱 尸字头的字 土洋并举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