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规思》

时间: 2025-07-28 15:11:34

诗句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11:34

原文展示:

春山杜鹃来几日,
夜啼南家复北家。
野人听此坐惆怅,
恐畏踏落东园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中,杜鹃鸟已经来了几天,
夜里它在南边和北边的家中啼叫。
乡间的人们听到这声音,心中感到惆怅,
生怕会踏落东园里的花。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叫声哀怨,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南家、北家:这里指杜鹃鸟在南方和北方的居住地,暗示鸟儿的迁徙和思乡。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和失落。
  • 东园:指春天盛开的花园,象征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的情感相联系。《古诗十九首》中提到杜鹃以其清脆的叫声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成为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 创作背景:在春天的特定时节,杜鹃鸟的啼叫引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子规思》通过杜鹃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全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景,杜鹃鸟的叫声,虽是自然之声,却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感。诗中“夜啼南家复北家”展示了杜鹃鸟的迁徙,暗含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野人在此情此景中,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春天的生机,又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山杜鹃来几日:春天的山中,杜鹃鸟已经到来几天,暗示春天的来临。
    2. 夜啼南家复北家:夜里,它在南方和北方的栖息地啼叫,表现出杜鹃鸟的流动性和对故乡的思念。
    3. 野人听此坐惆怅:乡间的人听到这声音,感到悲伤和惆怅,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4. 恐畏踏落东园花: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破坏春天的花朵,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叫声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 拟人: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生动地传达情感。
    • 对仗:如“南家复北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以及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春山: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杜鹃:代表思念与孤独。
  • 东园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暗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思乡
    C. 快乐
    D. 悲伤

  2. 诗中“野人听此坐惆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
    D. 平静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生命
    C. 思乡和珍惜
    D. 冒险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而《子规思》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
  • 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涉及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为直白、简洁,而《子规思》则通过自然景象渗透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解读》
  • 陈陶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查询

竹枝词二首·其二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高舍人二曹长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酬乐天见寄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送元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寓兴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称体载衣 水澒 断无此理 包含瓢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桃李节 包含懂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猿开头的成语 真真假假 老鼠搬姜 琼府金穴 页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万年遗臭 滴沥 句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