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34
道室晨起
作者:陆游
纸帐晨光透,山炉宿火燃。
鸡鸣犹喔喔,鸦起已翩翩。
形槁寒岩木,心凝古涧泉。
何须更临镜,断是一癯倦。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场景:晨光透过纸帐,山中的炉火还在燃烧。鸡叫声依旧在响,乌鸦已经飞起。我的身体瘦弱如寒冷的岩石上的树木,心情却凝聚如古老的涧水。何必再去照镜子,自然是因为我太过瘦弱疲惫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寒岩木”和“古涧泉”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敬畏。山中环境的严酷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以及他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道室晨起》写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简陋环境中的清晨感受,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身状态的认知。作品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清醒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道室晨起》是一首充分展现了陆游内心世界的诗作,诗的开头用“纸帐晨光透”描绘出一种简朴的生活环境,暗示了诗人过着清贫的生活。随着诗句的推进,晨光与山炉的火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鸡鸣和鸦起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清晨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一种晨起的自然节奏。
而后两句“形槁寒岩木,心凝古涧泉”则转向内心的独白,诗人将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作寒冷岩石上的木头,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他的疲惫与无力。与此同时,他的心情却如同古老的涧水一样清澈、凝聚,这种对比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何须更临镜,断是一癯倦”更是直白而深刻。诗人在感受到自己的疲惫和瘦弱后,反思自己的人生,不再需要照镜子来确认自己的状态,已然明了。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接受,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整首诗在清晨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思考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表现出陆游对生命的感悟与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生命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在清晨的静谧中对自身状况的清醒认识,同时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纸帐晨光透”意指什么?
“形槁寒岩木”中的“槁”是什么意思?
诗人为何不需要再去照镜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