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村舍》

时间: 2025-07-27 11:41:51

诗句

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

先鸣鸡腷膊,徐上日苍凉。

服药贫宁辍,观书老有常。

仍须教童徲,世世力耕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41:51

原文展示:

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
先鸣鸡腷膊,徐上日苍凉。
服药贫宁辍,观书老有常。
仍须教童徲,世世力耕桑。

白话文翻译:

在枫树林下的小屋旁,柴门依傍着芡水边。
清晨的鸡鸣声传来,阳光渐渐洒下,带着些许的凉意。
即便生活贫穷,也不能停止服药,
读书的习惯常伴我到老。
我还得教导孩子们,世世代代都要辛勤耕作与种桑。

注释:

字词注释:

  • 筱屋:竹子制成的小屋,形容简朴的居所。
  • 芡浦:指的是生长芡实的水边,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
  • 腷膊:形容鸡鸣的声音,形容清晨的宁静。
  • 苍凉:形容天气的凉意,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服药:指的是照顾身体,保持健康。
  • 童徲:教导孩子们务农,传承劳动的精神。

典故解析: 这首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词人、诗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陆游的诗词风格清新,富有情感,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村舍》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陆游在诗中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传承辛勤劳作的期望。

诗歌鉴赏:

《村舍》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乡村气息,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接着,"先鸣鸡腷膊,徐上日苍凉",通过鸡鸣声和日光的描绘,营造了清晨特有的宁静和凉意,给人以清新之感。

在第二节中,诗人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与对读书的坚持,"服药贫宁辍,观书老有常",显示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身心健康和知识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最后,"仍须教童徲,世世力耕桑",诗人传达出对后代的期望,希望孩子们能够继承辛勤劳动的精神,继续耕作、种桑,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对家庭、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筱屋枫林下:描绘了一个竹屋坐落在枫林之下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2. 柴门芡浦旁:柴门旁边有河流,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生活的氛围。
  3. 先鸣鸡腷膊:鸡鸣声唤醒清晨,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4. 徐上日苍凉:阳光逐渐升起,带来凉意,表现出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5. 服药贫宁辍: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生活即使贫穷也不能忽视健康。
  6. 观书老有常:阅读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体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7. 仍须教童徲:传承的意义,强调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
  8. 世世力耕桑:希望后代能继续辛勤工作,体现出一种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筱屋枫林下,柴门芡浦旁”,前后句形成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界的意象,如“枫林”“芡浦”,营造出宁静的田园情景。
  • 比喻:将生活的困苦比作药物的需要,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简单、健康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筱屋: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2. 枫林: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3. 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生机的象征。
  4. 日光: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5. 耕桑:象征着辛勤劳动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村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芡浦”指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的生长地
    B. 一种鱼类的栖息地
    C. 一种花卉的种植地
    D. 一种农作物的耕作地

  3. 诗中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A. 奢华与享乐
    B. 简朴与勤劳
    C. 忽视健康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村舍》和陶渊明的《饮酒》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陆游更强调传承与教育的责任感,而陶渊明则更突出个人的隐逸与自由。两者在表达乡村生活的美好时,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查询

长信怨 从军行二首 塞下曲 送柴侍御 长歌行 春宫曲 从军行二首·其一 采莲曲二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从军行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兴未已 欠字旁的字 七颠八倒 硍磤 同字框的字 鬲字旁的字 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绝的词语有哪些 终而复始 抟心壹志 齲字旁的字 扈跸 高字旁的字 片简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核磁共振 拨云睹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