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4:50
平翠阁
作者:陈师道 〔宋代〕
我家山水间,耳目厌华丽。
闻道浙西山,经年通梦寐。
从为远游客,忘郤归来计。
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
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景异。
随山转朱阁,临顾穷幽邃。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
疑是水仙人,临墙露高髻。
道人迹爱山,朝昏阅终岁。
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
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
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
我家在山水之间,耳朵和眼睛都厌倦了华丽的事物。听说浙西的山,常常在梦中出现。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忘却了归来的打算。想要购买湖边的田地,拒绝了人世间的纷扰。湖光山色多变,光景也各有不同。随山而转的朱阁,俯瞰幽深的景致。唯独那座宣公楼,高高浮现,翠绿交错。令人疑惑的是,那是否是水仙人,倚墙展现高髻。道人喜欢山水,朝夕之间观察一年四季。最爱在烟雨朦胧中,半掩青色的罗袍。我来这里感到岁月已晚,风霜吹扫了我的昏沉。未见岭头的云彩,未尽我登临的意愿。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师道晚年,他生于动荡的时代,心中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平翠阁》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描绘湖山的变化,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耳目厌华丽”引入,揭示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不满。随后的诗句中,他回忆起自己对浙西山水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思念与渴望。
诗中“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的情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拒绝,宁愿选择一片宁静的天地,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接着,诗人描绘了湖山的独特风光,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变化与奇妙,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一句,虽是对楼阁的描写,但更是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的“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未能尽兴的遗憾感,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氛围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疑是水仙人”将水仙人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华丽事物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B
“欲买湖上田”表达了诗人:
A. 渴望城市生活
B. 追求自然宁静
C. 对人世的依赖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宣公楼”象征着:
A. 人间的繁华
B. 高洁的理想
C. 传统的文化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为理解和深入研究《平翠阁》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