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雪》

时间: 2025-04-27 18:19:08

诗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9:08

原文展示:

春雪
作者: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尚未展现出它的芳华,
二月初时才惊喜地看到草芽。
白雪似乎觉得春天来得太晚,
于是穿过庭院的树木,像飞花一样飘落。

注释:

  • 芳华:花的芳香和美丽,这里指春天的花朵。
  • 惊见:惊喜地看见。
  • 白雪:指冬天的雪。
  • 春色晚:春天的气息来得太晚。
  • 飞花:比喻雪花飘落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号退之,世称韩昌黎。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韩愈的诗歌和散文兼具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春雪》作于唐代,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这首诗则在春雪的背景下,描绘了春天与冬天的交替,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作者的感受。

诗歌鉴赏:

《春雪》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变化。诗的开头通过“新年都未有芳华”一句,表达了春天的迟到,给人一种急切期待的感觉。接着“二月初惊见草芽”,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那种惊喜与欣喜。最后两句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白雪情感,表现出白雪对春天的依依不舍,像是想要延续冬天的美丽。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展示了韩愈对大自然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与意象,不仅体现了春雪的美丽,更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年都未有芳华: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但春天的花朵尚未绽放,暗示春天的迟到。
  2. 二月初惊见草芽:在二月的初期,诗人惊喜地看到草芽破土而出,象征春天的来临。
  3. 白雪却嫌春色晚:白雪似乎不满春天的到来太晚,表现了冬天与春天之间的情感冲突。
  4. 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像花瓣一样轻轻飘落,渲染了庭院的美丽,展现了春雪的独特景象。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白雪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季节的交替。
  • 意象:草芽、白雪、庭树等意象,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雪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春天的迟到与大自然的变化,传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春雪:象征着春天的迟到与冬天的倔强。
  • 草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庭树: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芳华”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朵
    • B. 秋天的果实
    • C. 冬天的雪
    • D. 夏天的阳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雪却嫌春色晚”,说明白雪对春天的__

  3. 判断题:诗中没有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对/错)

答案:

  1. A
  2. 到来太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夜泊牛津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雪》与《江雪》: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象,前者关注春天的到来,后者则表现了冬天的静谧与孤独。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蕴含了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韩愈诗文选注》
  3.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 新亭送别应令诗 征虏亭送新安王应令诗 秋日别庾正员诗 山池应令诗 奉和山池诗 侍宴诗 咏柑诗 山斋诗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铁板铜弦 行字旁的字 褐衣蔬食 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音 多谢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三熏三沐 韭字旁的字 咏月嘲花 惘然若失 艮字旁的字 金科玉臬 肉字旁的字 擢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