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56:50
奉和山池诗
作者: 徐陵 〔南北朝〕
罗浮无定所,
郁岛屡迁移。
不觉因风雨,
何时入后池。
楼台非一势,
临翫自多奇。
云生对户石,
猨挂入櫩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流动而又变化多端的山水景色,罗浮山没有固定的地方,郁郁葱葱的岛屿时常迁移。随着风雨的变化,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进入那后面的池塘。楼台并非只有一种样式,各具特色,令人流连。云在山石间浮现,猿猴则挂在树枝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作者介绍
徐陵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梁,字子云,号青原,擅长诗歌与骈文。徐陵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诗人身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徐陵的《奉和山池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变的自然景观。诗的开头便引入了“罗浮无定所”,奠定了全诗流动的基调,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自由与不羁。接着“郁岛屡迁移”,描绘出岛屿的生机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诗人在感叹自然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瞬息万变的思考。
“云生对户石,猨挂入櫩枝”的描写则将自然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云彩在石头间缓缓浮现,猿猴在树枝上顽皮地挂着,生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让人意识到生命与自然的紧密联结。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徐陵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云彩与山石的描绘让自然显得生动而有情感。同时,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奉和山池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哪座山?
诗中“云生对户石”描绘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风景,但更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而徐陵的《奉和山池诗》则强调自然的变化与人对自然的感悟,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