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坡羊·潼关怀古》

时间: 2025-05-04 03:38:30

诗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0

原文展示:

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 张养浩 〔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山峰像聚集在一起,波涛汹涌,四周的山河环绕着潼关的道路。望着西都,我心中犹豫不决。想起秦汉时期经过这里的情景,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都化为尘土。兴盛时期的百姓却苦难重重,民众的苦难无从言说。

注释:

  • 峰峦:山峰的意思。
  • :聚集,形容山峰云集。
  •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形容水势激烈,像是愤怒般翻腾。
  • 潼关路:指潼关这一重要的关口。
  • 意踌躇:心中犹豫不决。
  • 伤心:对历史的感伤。
  • 秦汉: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 宫阙:指古代的宫殿。
  • 都做了土:意指辉煌的宫殿已化为尘土,表达历史的无常。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盛的时代,百姓却仍然受苦,反映了历史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养浩(1280年—1348年),元代诗人,字季直,号少游,河北人。他的诗歌常以历史为题材,表现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元代统治下的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潼关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寄托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描绘潼关的山河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首联“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气势,既描绘了潼关的地理位置,又隐含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接下来的“望西都,意踌躇”,则通过诗人的犹豫之情,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与感慨。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更是诗中情感的高潮,诗人感叹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历史的沧桑让人心痛。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则是对现实的直接抨击,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兴盛,但百姓的苦难却没有改变,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充分展现了元代诗人的风骨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峰高耸,波涛汹涌,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象,暗示历史的激荡。
    • “望西都,意踌躇”:诗人远望西方的都城,内心充满犹豫和思考。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感叹历史的变迁,那些辉煌的宫殿如今已化为尘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反映历史的兴亡与民众的苦难,强调了历史的悲剧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峰峦如聚”,将山峰比作聚集的人群,形象生动。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最后一句的重复“百姓苦”,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关怀,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现实的残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 山河: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历史的沧桑。
  • 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兴亡的故事。
  • 宫阙:象征权力与繁华,最终却化为尘土,反映历史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养浩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美景的赞美
    • B) 对历史兴亡的感伤
    • C) 对自然的崇敬
    •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歌的最后一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兴盛的喜悦
    • B) 百姓的苦难
    • C) 国家强盛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C) 元代
  2. B) 对历史兴亡的感伤
  3. B) 百姓的苦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王勃)与《山坡羊·潼关怀古》均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但《滕王阁序》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与历史的悲悯。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事 言怀 病中作 春日杂题 昼卧闻百舌 秋雨 山村经行因施药 书感 东阳道中 霜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声嘶力竭 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宽猛并济 八字旁的字 包含乔的成语 没羽之虎 佪翔 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称斤约两 孝子爱日 以身试法 狗追耗子 本委 齐字旁的字 包含蠹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易如翻掌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