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花》

时间: 2025-04-23 03:57:06

诗句

红雨随风散落霞,行人几误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57:06

原文展示:

红雨随风散落霞,
行人几误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帘见,
应认枝头作杏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细雨随风飘散,像是落下的夕阳般绚丽,行人可能会误入武陵的桃花源。牧童若是在青色的帘子后看到一片桃花,应该会把它认作杏花。

注释:

  • 红雨:这里指春天的细雨,带有红色的桃花落下,形象生动。
  • 武陵家:指的是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象征着世外桃源、宁静的理想之地。
  • 牧童:放牛的孩子,这里指代乡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 青帘:指的是青色的帘子,常用作居家环境的装饰。
  • 杏花:杏花与桃花相似,诗中用杏花来表现桃花的美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写景抒情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桃花的喜爱。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丽和爱情,诗人通过桃花描绘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

诗歌鉴赏:

《桃花》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场景,给人一种春天温暖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诗开头的“红雨随风散落霞”以生动的比喻,呈现出桃花随春风飘落的景象,仿佛把春天的气息与色彩都融入其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通过“行人几误武陵家”一句,诗人引入了桃花源的意象,暗示着桃花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给人以理想与希望。

第三句中提到的“牧童”则象征了一种纯真无邪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应认枝头作杏花”则是对桃花的进一步描绘,表明桃花的美丽在牧童眼中是如此的动人。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雨随风散落霞:春季的细雨伴随着风,桃花随雨飘散,如同落霞一般美丽。
  2. 行人几误武陵家:行人可能误入传说中的武陵桃花源,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3. 牧童若向青帘见:牧童若在青色帘子后看到桃花,表现了乡间孩子的自然与纯真。
  4. 应认枝头作杏花:桃花的美丽使牧童误以为是杏花,展现了春天花开的丰富多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散落的霞光,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桃花似乎在随风舞动,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丽,代表春天的到来。
  • 武陵:象征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牧童:象征着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代表了纯真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红雨”指代什么?
    A. 春天的细雨
    B. 秋天的落叶
    C. 夏天的暴雨
    D. 冬天的雪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武陵家”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诗中用杏花来比喻桃花是因为两者花色相似。 (对/错)

答案:

  1. A
  2. 桃花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桃花源的美好理想。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华岳的《桃花》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自然美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现社会动乱中的个人情感。通过这种对比,可以观察到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诗的详细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宝历寺阁 赠容南韦中丞 关山月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 古镜篇 题赠高闲上人 洛城见贺自真飞升(一作登仙) 剑池 题僧院紫竹 草木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探的成语 西引 疮痍满目 包含按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侠情 头上安头 分床同梦 黑字旁的字 包含莸的词语有哪些 客单 一片赤心 听风就是雨 高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蓬茸 讹钱 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