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0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01:28
平政桥
作者: 华岳〔宋代〕
建水合流三百里,
直下富沙如捻指。
溪东披拽缆过西,
千丈春风怒涛起。
香轮不解碾清江,
造舟贯索成河梁。
年年麦熟梅欲黄,
连城千里皆波光。
淳熙太守忧溱洧,
问津日夜思无计。
老侬叉手愿鸠工,
叠石中流使民济。
金珠卖价不计缗,
镌瑕断梓功方成。
功成燕雀贺新屋,
炳然万栋辉丹青。
插承螮蝀横江尾,
下压寒潭碧无底。
市声不到画梁间,
秋色尽归朱箔裹。
我行一月无风波,
今朝醉眼翻青罗。
金鳌背路客挥左革右登,
玉虹跨浪丹飞梭。
石唇喷尽寒崖雪,
雪中电掣金蛇赤。
两岸楼头将相家,
八州车马神仙客。
人言避人推政平,
故此特以平政名。
我闻政事平如水,
水到不平还作声。
这首诗描绘了建水河流与富沙的交汇,河水奔流如指尖捻动般迅速。溪水从东边流出,披着缆绳横渡西岸,春风怒吼,浪涛汹涌。香车轮不知如何碾压清澈的江水,舟船在绳索上搭建成桥。每年麦子成熟,梅子渐黄,千里之地都闪烁着波光。淳熙年间的太守忧虑溱洧水患,日夜问津却无计可施。老百姓希望有工匠来叠石中流以利民生。金珠的价格不计,其工艺才算成功。功成之后,燕雀欢庆新屋,万栋楼阁在夕阳下辉煌如丹青。插着承螮蝀的桥横跨江尾,压在碧潭上无底的深渊。市声未至画梁之间,秋色尽归朱箔的包裹。我行过一个月没有风波,今天醉眼朦胧,看到青罗。金鳌背上的客人挥舞着左革,右登上岸,玉虹跨越浪花,丹色如飞梭。石唇喷尽寒崖的积雪,雪中电光闪烁如金蛇。两岸楼头的将相之家,八州车马的神仙客。人们说避人推政平,因此这桥特地叫做平政。我听说政事平如水,水流到不平的地方还会发出声音。
作者介绍:华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抒情诗和山水诗,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兼具细腻和豪放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淳熙年间,正值河流治理和民生问题突显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平政桥的描绘,反映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对政务治理的思考。
《平政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相结合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平政的期盼与对民生的关怀。开篇描绘了建水与富沙交汇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水流的力量与自然的雄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诗中对于春风与怒涛的描写,巧妙地反映出诗人的豪情与对生命的热爱。
随着诗的深入,转而关注政治与民生问题,提及淳熙太守的忧虑与无计可施,表现出对当时政务的无奈与思考。老百姓的呼声与期望,则是对良政的渴望,诗人通过自己的愿望,寄托了对社会的美好愿景。
最后,通过描绘繁荣的市井与高楼大厦,诗人展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兴旺,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政治、经济与人文方面的深思熟虑与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平政桥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治理与民生的关心。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淳熙太守”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官员?
“金鳌背路客”中的“金鳌”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水到不平还作声”意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