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35:36
即事
作者: 贾岛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
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
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
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
在孤灯下我思绪纷乱,阴云在空中层层叠叠。
我为自己感到惋惜,谁会来等待我这三次征途呢?
我的心被人所见,然而文章却被匠人所称道。
悲秋时节,秦塞的草木凋零,怀念汉朝的帝王陵墓。
城市宁静,崖上的树木挺拔,幽静的沼泽中漏下冰霜。
沙洲上鹭鸟的叫声传来,石庵中僧人已经绝迹。
难道说我旧居还在,谁又能说我从未归来?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年-843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以隐喻和象征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贾岛晚年,作者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情感上感到孤独与惆怅,故而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涉及的历史意象及自然景观,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贾岛的《即事》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引人注目。全诗通过孤灯、阴云、秋草等意象,描绘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两句,孤灯与阴云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与孤寂。接着,诗人以“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表达了对自己经历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艰辛。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我怀疑和对外界评价的敏感。“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则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萧瑟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后面几句描绘了静谧的城镇与沙洲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全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贾岛对孤独与归属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对仗以及象征手法。诗中的“孤灯”象征了孤独的思考,“阴云”则代表心理的阴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的思索,体现了贾岛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即事》是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贾岛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悲秋”主要是指什么?
A. 喜悦的心情
B. 对秋天的悲伤感慨
C. 对春天的怀念
D. 对夏天的渴望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暖和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贾岛的《即事》中,孤独与历史的沉思交织,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邃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