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4:27
长安寓居寄赠贾岛
作者: 马戴
岁暮见华发,
平生志半空。
孤云不我弃,
归隐与谁同。
枉道紫宸谒,
妨栽丹桂丛。
何如随野鹿,
栖止石岩中。
岁末时节,我已见到白发,
我一生的志向却仍未实现。
孤云不曾抛弃我,
归隐的生活又能与谁分享?
白白地前往紫宸殿朝见,
却妨碍了我栽种丹桂的心愿。
不如和野鹿为伴,
栖息在石岩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宸”指的是皇宫,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厌倦。而“丹桂”则象征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常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之时,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以岁暮时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岁暮见华发”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自身的老去,勾起了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接着“平生志半空”传达出诗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与惋惜,显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孤云不我弃”一句,运用孤云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的渴望。接下来,诗人通过“妨栽丹桂丛”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因追求名利而妨碍了自身的理想与志向。最后,诗人以“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作结,展现了他宁愿与自然为伴、过着清幽自在的生活的愿望,蕴含着一种对世俗的拒绝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哲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体现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岁暮见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诗人用“孤云”象征什么?
A. 朋友的陪伴
B. 自由的灵魂
C. 功名利禄
“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名利
B. 归隐自然
C. 追求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马戴的《长安寓居寄赠贾岛》和王维的《鹿柴》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马戴更多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而王维则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与陶醉,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