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45:23
金明池 之通永观察任即事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凤水波寒,龙山翠叠,一片川原佳丽。
资保障神京咫尺,控辽海,北阙左臂。
紫澜迥远拂搏桑,凭指点,蓬岛方壸疑似。
看沙溆滢洄,盐田广斥,天府雄关百二。
曾记名藩开此际。倚紫塞秋风,牙幢羽骑。
崆峒峻愿磨长剑,孤竹险也踰卑耳。
认峰头故叠犹存,快时际升平,周行如砥。
愧露辋莺花,星游云树,持斧绣衣直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寒冷的水面如凤羽般波动,重叠的龙山翠绿如屏,一片川原的美丽景象尽收眼底。诗人提到,距离神京(北京)很近,东临辽海,北边则有高阙。远处的紫色波澜轻轻拂过桑树,指向蓬莱仙岛,似乎就在眼前。沙滩和水流交汇,盐田广袤无边,天府之国的雄伟关隘有一百二十个。曾几何时,名藩(指封建王朝的藩地)就在此开疆拓土。倚靠在紫色的塞外,秋风萧瑟,旗帜随风飘扬。崆峒山的峻峭希望能磨出一把长剑,独立的竹子虽然险峻,但仍能逾越。认得山峰的排列依旧存在,时光的升平如同磨砺的石头。对不起那露出的莺花,星辰在云树间游荡,手持斧头的绣衣直指前方。
作者介绍
叶绍本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流畅的文笔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金明池 之通永观察任即事》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对国家富强、山水之美的感慨,同时也隐含对历史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望。
叶绍本的这首《金明池 之通永观察任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风光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诗歌开篇便用"凤水波寒,龙山翠叠"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接着,通过对神京、辽海和北阙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与历史的厚重。
在诗的中段,"紫澜迥远拂搏桑,凭指点,蓬岛方壸疑似"一句,诗人用紫色的波涛和蓬莱仙岛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结尾部分,虽然描写了对莺花的愧疚,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视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叶绍本
C. 杜甫
D. 白居易
"紫澜迥远拂搏桑"中的“紫澜”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波涛
D. 花朵
诗中提到的“天府”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苏
B. 四川
C. 湖南
D. 广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金明池 之通永观察任即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