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2:51
金明池·燕语莺啼
作者:杨简 〔宋代〕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
为甚无人领略,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
礼乐无言莫穿凿。一味融融,无穷静乐。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
百姓日用,不知不觉。
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也只不可说著。
燕子在叫,黄莺在啼,杏花盛开的春色正好。
为什么没有人来领略这些美好,反而又增添了青山绿水的景致?
其实这其中的美好,很多人却一无所知。
人们总是放纵自我,难道不也需要一些文采和雕琢吗?
圣人和君子不必多言,只需以礼乐来示范,
礼乐无言,不必强求解释。
一切都那么融洽,享受着无尽的宁静快乐。
每一步走来都是妙用,每一句话都是寂寞。
舜帝提到道心,明了内心即是道。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无知无觉。
即使是学者再三勤勉请求,也不能随意说明。
作者介绍:
杨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对自然和内心的探索愈加深入。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人们对生活真谛的忽视。
杨简的《金明池·燕语莺啼》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们无知的惋惜。诗的开头通过燕子和黄莺的声音,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杏坛的意象则暗示了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反思为何这样美好的景色无人领略,似乎在质疑人们对生活的漠视。
诗中提及“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强调了以礼乐教育人心的深刻哲理。杨简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认为生活的美好在于内心的明了与宁静,而非外在的华丽与喧嚣。最后,诗中提到的“舜曰道心,明心即道”,则进一步深化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统一。
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简洁,但内容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视角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与真理,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繁华和喧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鸟儿是哪些?
诗中提到的“礼乐”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