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至四绝》

时间: 2025-04-26 21:33:47

诗句

遥知廷设黄麾仗,不见人书白板扉。

老子挂冠还笏了,别无上服止深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3:47

原文展示:

遥知廷设黄麾仗,不见人书白板扉。
老子挂冠还笏了,别无上服止深衣。

白话文翻译:

遥远地知道宫廷中设立了黄旗和武器,却看不到有人在白板门前留言。老子我已经卸下官帽归隐了,再也没有什么正式的服装,只穿着简单的深衣。

注释:

  • :指朝廷。
  • 黄麾仗:黄旗和武器,一般指朝廷的仪仗。
  • 人书:人们的书信或留言。
  • 白板扉:白色的门,象征空无和冷清。
  • 老子:自谦的称呼,指自己。
  • 挂冠:卸下官职,辞官归隐。
  • :古代官员的礼仪用具。
  • 上服:正式的礼服。
  • 深衣:一种简单而朴素的衣服,代表隐士的生活。

典故解析:

“挂冠”一词源于古代官员辞官的习俗,辞去官职时通常会卸下官帽,因此“挂冠”表示辞官归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季子,宋代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派著称,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至,冬至是传统的节气,象征着阴阳变化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比宫廷的繁华与自身的归隐,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冬至四绝》透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遥知廷设黄麾仗”,用“遥知”二字,表现出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表达了对宫廷繁华的无奈与冷漠。接着“人书白板扉”,更是进一步突显了那种冷清与孤寂,似乎在讽刺官场的空虚与无意义。

“老子挂冠还笏了”,自谦的称呼中透出一丝自嘲,诗人已经卸下了官帽,却不再对官场有所留恋。这种对现实的超然态度,正是隐士精神的体现。而“别无上服止深衣”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追求,表明他愿意过上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整首诗虽短,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官场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气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遥知廷设黄麾仗:从远处就知道宫廷设立了黄旗和武器,表达对官场的观察。
    2. 不见人书白板扉:在这繁华中,却看不到人们的留言,暗示官场的寂寞。
    3. 老子挂冠还笏了:自己已经辞去官职,回归本心。
    4. 别无上服止深衣:没有正式的服饰,只穿着简单的衣服,表现归隐生活的朴素。
  • 修辞手法

    1. 对比:官场的繁华与隐士的简单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2. 比喻:将官场比作冷清的白板,暗示其虚无。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 黄麾仗:象征官场权力与荣耀。
  • 白板扉:象征冷清与孤独,暗示对官场的失落感。
  • 深衣:象征隐士的生活,体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麾仗”指的是什么?

    • A. 旗帜和武器
    • B. 书信
    • C. 服装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厌倦
    • C. 不在意
  3. “老子挂冠还笏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官职的珍惜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隐逸主题相似,但刘克庄更强调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两者的作品都反映了士人对官场的失落感,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远归 踏莎行 有忆 踏莎行 答文叔问送别即用其韵 踏莎行 春夜写怀 踏莎行·葱草身才 踏莎行 艺兰 踏莎行·月朏银河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二 晓发梦归,次前韵 踏莎行题碧山跋保母帖墨迹用其题草窗词卷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惨的成语 监貌辨色 仰息 角饮 知安忘危 黄汤辣水 外交辞令 讔语 丿字旁的字 诘曲聱牙 两点水的字 卤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包含祥的词语有哪些 轻躤 陵节 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