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30:13
赤侄孙敢名圭行冠礼一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冠非责童子礼,儿必读手泽书。
箪瓢回也不敢,宗庙赤尔何如。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孩子举行冠礼并不是因为对他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而是希望他能够认真读书,理解祖先的教诲。即使是简单的生活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去宗庙祭祀的仪式又如何呢?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雪窗,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以清新、简练著称,常常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冠礼的描写,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刘克庄的《赤侄孙敢名圭行冠礼一首》通过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冠礼作为一种成年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仪式,更是对年轻一代的一种期待与教育。诗中提到“儿必读手泽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显示出诗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此外,“箪瓢回也不敢”一语表达了生活的朴素与严谨,反映出诗人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前半部分指出冠礼的意义,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生活的描绘,深刻体现了对责任和传统的重视。诗人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有着文化的深度,也具有情感的温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强调教育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帽子
B. 一种食物
C. 一种乐器
“儿必读手泽书”强调了什么?
A. 读书的重要性
B. 玩耍的乐趣
C. 生活的艰辛
“宗庙赤尔何如”中的“赤尔”指的是?
A. 年轻人
B. 祖宗
C. 书籍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刘克庄的作品更加注重教育与责任。王维通过送别的情感表达离别的痛苦,而刘克庄则强调了传承与成长的责任。在处理情感上,王维的诗歌更具个人色彩,而刘克庄则更关注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