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7:53
自披五戒如来佛,
十年面壁坐天目。
归来满袖唯白云,
徒得声名喧世俗。
碧玉嶙刚烟雾堆,
凿开混沌加架突兀。
不鞭而来争献助,
斩木指囷人不惜。
僧寮佛屋俱落成,
撑空只欠涂金碧。
精庐不独为安身,
海纳诸方禅悦食。
上人湛然一太虚,
直觉端由真净得。
是心已证涅槃心,
妙处岂容言语诘。
故於题扁发其机,
要使人人个中觅。
学徒释侣有能然,
从兹作祖而成佛。
大展坐具阐道场,
胜地名山须卓锡。
法筵乃见龙象尊,
天池且作鹍鹏息。
书来谓逮菊花期,
莲社绅緌应毕集。
远师如肯致渊明,
亦拟袖香跻丈室。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僧人十年来在山中修行,经历了面壁思过的孤独与苦闷,回到尘世时,发现自己只带回了白云的闲适,而在世俗中声名显赫却虚无缥缈。诗中描绘了他所处环境的艰苦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尽管他已建成了寺庙和佛屋,但心灵的宁静与涅槃的境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诗的最后,他期待弟子能够继承他的道理,继续追求佛法的真谛。
作者介绍:卫宗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佛教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作品多关注内心的修炼与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卫宗武在湖州赵村的修行期间,表达了他对佛教真谛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这首诗以清新、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开头提到“五戒如来佛”,表明了他坚定的信仰与修行的基础。经过十年的孤独修行,诗人回到尘世,发现世俗的喧嚣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矛盾。诗中反复提到的“白云”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暗示着他对自由境界的渴望。
在描绘环境时,诗人用“碧玉嶙刚烟雾堆”生动地展现了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突显了修行的艰难与孤独。但随之而来的“僧寮佛屋俱落成”,则是他努力成果的体现。尽管外在的环境已经建设完毕,内心的追求与真实的自我仍是他更为关心的主题。
整首诗融汇了佛教的哲理与自然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真理的执着追寻和对世俗的淡泊,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艺术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修行了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