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09
虞美人
苏穆 〔清代〕
卷帘不负婵娟约,
瞑色连高阁。
柳塘还送晚风寒,
斜曳绣罗双袖独凭栏。
沉吟不见归来燕,
何处寻芳甸。
年年此日总花开,
底事而今只遣暗香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月光下的幽静夜晚,等待着心爱之人的情景。她拉开帘子,期待着美好的月色。不料天色渐暗,寒风从柳塘吹来,她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思念着已不再归来的燕子。她想在何处寻觅那曾经的花丛,而每年此时花依旧盛开,然而只有淡淡的香气飘来,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婵娟”常用来形容月亮的美丽,源于古代对月亮的赞美。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归来与重聚,诗中提到的“归来燕”也表明了对往日情景的怀念与期待。
苏穆(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其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苏穆的创作多涉及爱情、自然等主题,风格柔美而婉约。
《虞美人》创作于清代一个描写春天的时节,作者以个人情感为背景,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全诗在清丽的语言中流露出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女子在美丽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首句“卷帘不负婵娟约”,便将情境设定在夜晚,月光的美丽引发了对爱的期待。接下来的“瞑色连高阁”描绘出天色渐暗的氛围,形成一种对比,暗示着期待与失落之间的矛盾。
随后的“柳塘还送晚风寒”,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冷清,还暗示了内心的孤寂。独自凭栏,手中摇曳的双袖,仿佛是她对往日快乐时光的回忆,凝聚了无尽的情感。
“沉吟不见归来燕”一句,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期待与归属,而她却在这里孤独地等候,心中满是惆怅。最后两句“年年此日总花开,底事而今只遣暗香来”则是对比与感悟,尽管每年花开如故,但此刻的她却只能感受到那微弱的香气,令人心生怅惘。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令人深思。
选择题:诗中“卷帘不负婵娟约”中的“婵娟”指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归来燕”象征着__。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失落与怀念。(对/错)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穆的《虞美人》: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而苏穆的则更为细腻。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涉及月亮与孤独的主题,但李白更强调的是豪放的饮酒情景,情感表达则更加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