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2:17:53

诗句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53

原文展示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其二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沙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诗人提到长沙是七个郡的地方,南面与湘水相接。提到定王(即楚王)在这里舞动衣袖,显得场地狭小,无法回身。接着,诗人告诫陈太守(小二千石)要安抚当地人,远离世俗的纷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洞庭湖远方的思念,以及对身穿华丽衣服的春天的羡慕。

注释

  • 七郡:指长沙地区的七个行政单位。
  • 定王:指楚国的王,古代楚国的王在长沙一带有影响力。
  • 千石:古代官职,表示官员的品级。
  • 安远俗人:安抚当地的风俗人情。
  • 洞庭:指洞庭湖,风景优美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诗风豪放飘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白任长沙陈太守期间,借以表达对故乡及好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长沙的独特情感。

诗歌鉴赏

李白的《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长沙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诗的开篇以“七郡长沙国”引入,迅速勾勒出长沙的地理框架,随后提到“南连湘水滨”,展示出长沙与湘水的紧密联系,营造出一种水乡的氛围。接下来的“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则用生动的形象和隐喻,表达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理的局促感,暗示了历史人物在此地的身影。整体上,这首诗在描写中透出一份对长沙的眷恋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郡长沙国:点明地点,长沙是一个重要的区域。
  • 南连湘水滨:描绘地理位置,强调水的美丽。
  • 定王垂舞袖:引用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场景。
  • 莫小二千石:告诫陈太守要安抚民心。
  • 洞庭乡路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遥羡锦衣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定王的舞袖比作历史的回忆。
  • 对仗:诗歌的结构工整,形成了良好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湘水”、“洞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对长沙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沙: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 湘水: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静谧。
  • 定王:历史人物的象征,暗示着权力与荣耀。
  • 洞庭:象征着远方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的《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其二》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

    • A. 北京
    • B. 长沙
    • C. 成都
    • D. 西安
    • 答案: B
  2. “莫小二千石”中的“小二千石”指的是?

    • A. 官职
    • B. 地名
    • C. 人名
    • D. 书名
    • 答案: A
  3.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江河
    • B. 湖泊
    • C. 山川
    • D. 森林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远 荒斋 登楼 送僧归太白山 下第 对菊 风蝉 客思 游子 秋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風字旁的字 判署 方廉 辵字旁的字 年老力衰 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云屯鸟散 包含层的成语 重拳 胸中柴棘 魁崛 风飧露宿 甘字旁的字 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生成 养儿防老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