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8:21
银釭乍剔人无语,月明愁近阑干。
夜沈沈地锦衾宽。频添香兽,犹怯早春寒。
小院落尘惊簌簌,乱风吹到更残。
断云斜月,都在隔帘看。
银色的灯光刚刚亮起,房间里静悄悄的,无人交谈。明亮的月光照在栏杆上,让我心中愁苦。夜晚幽暗而绵长,锦被宽大舒适,但我频频添加香料,仍然感到早春的寒意。小院中的尘土在风中轻轻飘落,狂风吹来,愈加凋零。斜挂的云和月亮,都在帘子外静静观望着我。
袁克文(1688–1764),字子文,号雪窗,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临江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人心境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孤寂与愁苦,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开头两句“银釭乍剔人无语,月明愁近阑干”,用银色灯光的亮起与明亮月光的照射,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氛围。诗人以“无语”二字,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夜沈沈地锦衾宽”,将夜晚的宁静与被子的温暖并置,虽然外界寒冷,内心却渴望温暖。频添香兽的细节,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但又因“犹怯早春寒”而感到无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小院落尘惊簌簌”的描写,增添了场景的动感和生活的真实感,尘土在风中飘散,仿佛是在映射诗人心中愁苦的情感。最后的“断云斜月,都在隔帘看”,则将情景与情感融合,云和月的存在,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同时也折射出清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诗歌围绕孤独与愁苦展开,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了清代文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银釭乍剔”中的“乍剔”意为:
A. 昏暗
B. 刚亮
C. 轻轻
诗中“月明愁近阑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忧伤的思念
“小院落尘惊簌簌”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宴会
B. 寂静的院落
C. 繁华的街道
对比袁克文的《临江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袁克文更强调孤独的氛围,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思念之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