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5:31
行路难送可大
作者: 于慎行 〔明代〕
典我千金裘,共醉千钟酒。
何处正愁人,月落青门柳。
长跪问行子,君今何所之。
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
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
南去渡长河,津梁隔阂生风波。
蛟龙出游云雨多,雷公砰訇奈若何。
行路难,难未已,
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
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人生路途艰难,借酒消愁。诗人问友人何去何从,感叹时光流逝,旅途艰辛。他描绘了北上太行山和南渡长河的艰难,并借助蛟龙和雷公的形象表现了不可测的命运。最后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共同乘风破浪的愿望。
于慎行(?—约1592年),明代诗人,善于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寓情于景,表现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本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深感人生路途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感受到生活的困境与对理想的追求,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行路难送可大》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诗人通过对金钱和酒的描写,表现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对行路艰难的细腻描绘,揭示了人生的不易与无奈。尤其是“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道路的崎岖与行旅的艰辛,勾勒出一种无尽的惆怅。再加上“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的豪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象征等方式,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与情感的厚度。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每一句都饱含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典我千金裘,共醉千钟酒。
表达了对奢华与享乐的向往。
何处正愁人,月落青门柳。
询问愁苦的来源,月落象征离别与思念。
长跪问行子,君今何所之。
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询问其去向。
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
反映出旅途的艰辛与不宜出行的时节。
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
形象地描绘了艰难的旅途。
南去渡长河,津梁隔阂生风波。
表达了南渡的艰难与阻隔。
蛟龙出游云雨多,雷公砰訇奈若何。
通过神话形象表达命运的不可预知。
行路难,难未已,
强调行路的艰难依旧存在。
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
表达了与友人同舟共济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行艰难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困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千金裘”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财富
C. 离别
“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行的兴致
B. 不适合旅行的感慨
C. 对海洋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
A. 美好的未来
B. 命运的不可预测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李白的《行路难》同样探讨了人生的艰难,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于慎行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更为豪放与奔放。两首诗都展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但于慎行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描写与对时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