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讽真定公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2 11:44:51

诗句

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

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44:51

原文展示

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
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上的高大树木,如同雕刻精美的琵琶一般。正是这些优质的材料,才使得琴弦能够发出响亮而悠扬的声音,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美好。

注释

  • 峄山:位于今山东省,因其高耸而著称。
  • 万丈:形容非常高,极为巍峨。
  • 雕镂:雕刻、刻画,形容工艺精美。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象征着音乐与艺术。
  • 材高远:指材料的品质高超,能够超越常人。
  • 弦响蔼中华:弦音悠扬,传播中华文化的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鹿悆(约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活跃于南朝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峄山树木和琵琶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礼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联系。开头两句“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峄山的高大树木,赋予它们艺术的特质。树木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人类文化创作的源泉,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材料的珍贵和音乐的传播。诗人通过琵琶的弦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韵味,展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充分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切思考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峄山万丈树:描绘峄山的高大树木,强调其巍峨壮丽。
  2. 雕镂作琵琶:将树木比作琵琶,暗示其材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湛。
  3. 由此材高远:强调这种高质量的材料,寓意高远的理想。
  4. 弦响蔼中华:琵琶的悠扬琴声象征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厚内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琵琶,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夸张:使用“万丈”形容树木的高大,突出其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峄山树木和琵琶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峄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不屈。
  • :代表生命与成长。
  • 琵琶:象征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什么? A. 自然
    B. 音乐与艺术
    C. 战争

  2. “峄山万丈树”中“万丈”指的是:
    A. 低矮
    B. 高大
    C. 平坦

  3. 诗人通过树木和琵琶的比喻,想表达什么?
    A. 社会动荡
    B. 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C. 个人的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文化情怀。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鹿悆的作品:李白的豪放与鹿悆的温婉形成对比,展现不同风格的诗歌之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鹿悆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 曹十九舞绿钿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冬夜怀李侍御、王太祝、段丞 梦井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 雨声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古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雪天萤席 猥厕 火字旁的字 惠子知我 九州八极 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官 面红面赤 艸字旁的字 锋芒逼人 辵字旁的字 收旗卷伞 言字旁的字 边海 修结尾的成语 分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