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讽真定公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9:41:12

诗句

援琴起何调,幽兰与白雪。

丝管韵未成,莫使弦响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12

原文展示:

援琴起何调,幽兰与白雪。
丝管韵未成,莫使弦响绝。

白话文翻译:

弹起琴来是什么曲调呢?
那幽兰和白雪的清香。
乐器的旋律尚未完成,
不要让琴弦的声音停绝。

注释:

  • 援琴:弹琴,援即拉动的意思。
  • 幽兰:指幽静的兰花,象征清雅高洁。
  • 白雪:比喻纯洁无瑕,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丝管:指乐器,丝象征弦乐器,管象征吹奏乐器。
  • 韵未成:音乐的韵律尚未形成。
  • 弦响绝:琴弦的声音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鹿悆(约公元5世纪)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北朝,常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讽真定公诗》是鹿悆为讽刺当时的真定公而作。真定公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鹿悆通过诗歌表达对其的不满与讽刺,展现出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琴”为核心意象,寓意深刻。诗人在开头提出“援琴起何调”,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仿佛在追问音乐的来源与本质。随后提到“幽兰与白雪”,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对清雅与纯净的向往。这里的“幽兰”象征着高洁的情操,而“白雪”则代表了纯粹的品德。

接着,诗人又提到“丝管韵未成”,显示出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句“莫使弦响绝”更是以一种迫切的感情告诫人们,要珍惜音乐的美好,不要让美好的事物消失。这种情感的表达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紧迫感,仿佛在提醒读者珍视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引导读者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援琴起何调:诗人用提问的形式,引入对音乐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兴趣。
  2. 幽兰与白雪:这里的“幽兰”与“白雪”不仅是自然的描写,还象征着高尚与纯洁的情感。
  3. 丝管韵未成:表达了音乐创作的复杂性,暗示着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4. 莫使弦响绝:强调了对音乐和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一种忧虑与警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幽兰”和“白雪”比作纯洁高雅的情感。
  • 设问:通过疑问句激发读者思考。
  • 对仗:诗中“幽兰与白雪”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琴音的追寻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音乐与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音乐与艺术,代表着情感的表达。
  • 幽兰:象征高洁、优雅的情操。
  • 白雪:象征纯洁、美好的事物。
  • 丝管:象征各种乐器,反映音乐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援琴起何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音乐的渴望
    • B. 对现实的不满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幽兰与白雪”中的“幽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 D. 哀愁
  3. 诗中“莫使弦响绝”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珍惜
    • C. 追求
    • D. 忍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鹿悆的《讽真定公诗二首》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但鹿悆更多地聚焦于社会现象的反思与音乐的美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与自然的交融。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研究》
  • 《鹿悆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结客少年场行 汴中逢殷文仪将赴蒲州省乃兄刺史二首 其二 春日游西山呈诸友二律 其一 上京杂咏十首 其七 送赵伯泳涯侍郎守温陵 其二 追次仇仁近韵谩成三首 题王无邪九华图 答仁和 白发 读谢翱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如芒刺 区甸 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曾颊 翻山越岭 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白驹过隙 龜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鬓丝禅榻 采字头的字 矮矬 扫把 刓方为圆 月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