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6:28
题方处士卷尾
作者:郭祥正 〔宋代〕
子陵独往已千年,
处士重来把一竿。
治乱不同非我计,
文章聊许后人看。
璞中美玉谁雕琢,
潭底神龙会屈盘。
七世有孙方遇主,
风流长在泻惊湍。
全诗翻译:
子陵(指阮籍)已经独自离去千年,
处士(指隐者)再次回到此地,手中握着一根竹竿。
治乱的局势不同,并非我所能掌控,
我的文章仅仅供后人欣赏而已。
璞玉之中有美玉,谁来雕琢它?
潭底的神龙会不会潜伏隐藏?
七代之后有孙子才能遇到明主,
风流才子长在奔涌的急流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郭祥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歌的清新脱俗和隽永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治乱兴衰的无奈感,表现出对贤才与隐士的向往。
郭祥正的《题方处士卷尾》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阮籍的追忆,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钦佩。开篇提到“子陵独往已千年”,给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似乎在告诫后人,真正的才华往往是被遗忘的。接下来的“处士重来把一竿”,则展示了隐士的淡泊与从容。诗人以“治乱不同非我计”表达了对时局无能为力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对世事的麻木和超然。
中间两句“璞中美玉谁雕琢,潭底神龙会屈盘”,则引入了人才与潜藏之意。美玉需人雕琢,才华亦需被发现,隐士的才华如同潭底的神龙,深藏不露,等待有识之士的发掘。最后一句“七世有孙方遇主”,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认为真正的风流才子终将被识别,正如奔涌而出的急流,终将展现风采。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体现了作者对隐士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同时也对后世的人才培养给予了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隐士生活与才子精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子陵”主要指的是谁?
A. 司马迁
B. 阮籍
C. 李白
D. 杜甫
填空题:诗中“璞中美玉谁__”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的文章只供后人欣赏,具有谦虚的态度。(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