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5 17:47:04

诗句

宠辱循环厌宦情,盖头茅屋手亲营。

清泉横道疑滋穴,翠袖围居似化城。

不拟身名炫俱泰,且图心迹遂双清。

半庵閒地如容我,便足徜徉了一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7:04

原文展示:

宠辱循环厌宦情,
盖头茅屋手亲营。
清泉横道疑滋穴,
翠袖围居似化城。
不拟身名炫俱泰,
且图心迹遂双清。
半庵闲地如容我,
便足徜徉了一生。

白话文翻译:

在官场的荣辱之间循环往复,我厌倦了这种宦海的情怀。遮盖头顶的是茅草屋,亲手营造出一片宁静。清泉横流在小道上,似乎滋润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翠绿的衣袖围绕着我的居所,仿佛是一座人间的仙境。我并不想在名声和地位上攀比争辉,只希望心灵的追求能够同时得到满足。在这半间闲适的屋子里,若能容纳我,我便可以在这里徜徉一生,心满意足。

注释:

  • 宠辱:指荣华与耻辱。
  • 宦情:指官场的情感或生活。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滋穴:滋润土壤的意思,形容清泉的滋养。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象征自然和生机。
  • 双清:双重的清净,心灵和外在环境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对政治和官场感到失望的时期,作者希望通过隐居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在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回归自然,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

诗歌鉴赏:

葛胜仲的《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渴望逃避繁华与纷扰的心灵。诗中“宠辱循环”的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厌倦,接着以“茅屋”和“清泉”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希望在这片清净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

诗中的“翠袖围居似化城”一句,描绘了一个如梦幻般的居所,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喧嚣的世俗中寻找一片净土。“不拟身名炫俱泰”,则是对名利的超然,显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清醒。最后一句“便足徜徉了一生”,更是将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推向了极致,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安享余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宠辱循环厌宦情:表达诗人对官场荣辱的厌倦。
  2. 盖头茅屋手亲营:描绘简朴的居所,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
  3. 清泉横道疑滋穴:描绘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4. 翠袖围居似化城:营造出理想生活的美好意境。
  5. 不拟身名炫俱泰: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6. 且图心迹遂双清:希望内外双重的清净,追求精神的满足。
  7. 半庵闲地如容我:愿意在此地安居,表达归隐的愿望。
  8. 便足徜徉了一生:愿在这片宁静中度过一生,心满意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袖围居似化城”,把自然环境比作人间仙境。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清泉、茅屋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和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淡泊名利的态度,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茅屋:象征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 清泉:代表生命之源和内心的滋养。
  • 翠袖:象征自然的美与生机。
  • 双清:内外环境的和谐,表现心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宠辱循环”指的是什么?

    • A. 官场的荣辱
    • B. 自然的循环
    • C. 生活的平静
    • D. 名利的追求
  2. 诗人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 A. 繁华的城市
    • B. 田园的宁静
    • C. 官场的权力
    • D. 学校的知识
  3. “不拟身名炫俱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渴望名利
    • B. 追求名声
    • C. 对名利的淡泊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表达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葛胜仲与陶渊明,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葛胜仲在诗中更多地强调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描绘理想的自然环境。两者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葛胜仲的语言较为直白,陶渊明则更为含蓄、优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四 游潜真洞晚归度梅儿岭口占 金风玉露相逢曲 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金缕曲·咏白海棠 南乡子·咏瑞香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玉烛新·白海棠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客鄞江 吊琼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僶俛从事 爪字旁的字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小决使导 鼻字旁的字 额手称颂 王进喜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氏字旁的字 孕期 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业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祈使句 舍实听声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种播 包含椰的词语有哪些 装死卖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