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11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脩禊洛之滨,湍流得素鳞。
多惭折腰吏,来作食鱼人。
水发黏篙绿,溪毛映渚春。
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莼。
在洛水的岸边,我举行了春季的洗禊,
在湍急的水流中,捕获了两条白色的鳜鱼。
我常常感到羞愧,身为官吏却要来做捕鱼的人。
水面上长满了黏滑的绿色水草,溪边的毛儿映衬着春天的景色。
风沙暂时远去,我怀念江边的莼菜。
“脩禊”源于中国古代的春季习俗,通常与祈求健康、洗除晦气相关。此诗中的洗禊仪式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上巳日,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常在这一天举行洗禊活动,寓意祈求健康和长寿。诗人通过捕鱼的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是一首描写春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诗作。诗的开篇就设定了一个春日的背景,诗人脩禊于洛水之滨,生动地描绘了春水流动、鱼跃的自然景象。通过“湍流得素鳞”的描写,诗人展示了捕获两条鳜鱼的喜悦,象征着生命的丰盈与美好。
诗中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尽管捕鱼是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活动,诗人却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多惭折腰吏”,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自嘲。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
后面的意象如“水发黏篙绿”和“溪毛映渚春”展现了春日水边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图景。最后一句“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莼”则将自然与记忆连接,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洗禊的描写,结合捕鱼的活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季洗禊活动主要是为了:
A. 祈求健康
B. 祭祀神明
C. 迎接春天
D. 交流感情
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
A. 自豪
B. 羡慕
C. 羞愧
D. 满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