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12
梅尧臣《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
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
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三天没有见面,遇到人问起才知道。
与友人同车走在北风呼啸的雪中,
在水边拜祭灵龟。
雪花像絮一样扑打在鸳鸯的带子上,
团团花朵缠绕着蝴蝶的枝头。
为什么东郭先生的足迹,自己却穿过了绳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人因信任而遭受伤害的寓意,反映了世间的复杂和人性之间的矛盾。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擅长描绘山水自然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与友人宋中道的相聚时,反映了诗人在雪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感悟。
梅尧臣的《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以“三日不相见”引入,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别离是多么珍贵,接下来通过对雪中行车和临水拜灵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圣洁的氛围。这里,雪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诗中对细节的描写极具生动性,“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展现了冬雪中的生动形象,反映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尤其是“如何东郭叟”一句,以东郭先生的故事引入,令人深思,突显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似乎在劝诫人们在友谊与信任中要保持警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梅尧臣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
指与友人已有三天未见,遇到别人时才得知朋友的近况,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惦念。
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
描绘了与友人共乘一车,行驶在北风呼啸的雪中,临水祭拜灵龟,象征着对吉祥和美好祝愿的期盼。
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
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如絮般落在鸳鸯的带子上,花团中蝴蝶翩翩飞舞,生动展现了冬日的美丽景象。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引用东郭先生的故事,暗示信任的风险,反映诗人对世事的思考。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象更为生动,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三日不相见”中“不相见”是什么意思?
东郭先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杜甫在描写自然与人情方面各有千秋,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场景,而杜甫则常通过大气的背景揭示社会的痛苦与人性的复杂。两者的风格表现了不同的诗歌传统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