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0:33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
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碧山建人,仕建安,词中云鬟红袖,皆建近景,莲薏徐何,皆建故有名妓,戏存其姓名,知者可一笑也。
正是花开的好时节,却匆匆忙忙地来去。
虽然说一往无情,心里却又因离别而愁苦。
四海之内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
长长地思念着那红袖子,分开了道路。
怪我近来不再怨恨那寒冷的客毡,是因为月光的误会。
黄花的约定,终究难以实现。
曾经不肯停留于清幽园,
只是白天思念,晚上梦中低声诉说。
莲子开裂时,谁在一旁轻轻笑语?
徐娘的笑容何时再现呢?
又怎能知晓我这寂寞的白头吟,寒冬的机缘。
碧山的人,仕于建安,词中提到的云鬟红袖,均是建安的近景;
莲子、薏苡、徐娘,均是昔日有名的妓女,戏谑地保留了她们的姓名,知晓者可一笑而过。
作者介绍:刘将孙,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以女性为题材,表达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情感,反映出当时的爱情观与社会环境。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愁苦,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正好花时”,暗示了爱情的美好时光与短暂,随即转入对离别的思考,表现了恋人间深切的情感纠葛。“四海云鬟高样髻”描绘了女子的妩媚形象,同时也暗示着广泛的思念与离愁。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来反映内心的矛盾,既渴望爱情,又因现实的冷漠而感到失落。通过“莲子擘开谁在薏”与“徐娘一笑来何暮”,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名妓的形象结合,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新颖,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与画面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美丽与愁苦,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鬟”指代什么?
A. 男子 B. 女子 C. 花朵 D. 风景
“黄花约,终难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快乐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徐娘”代表什么?
A. 老年人 B. 名妓 C. 友人 D. 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