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10
南乡子(重阳效东坡作)
作者: 刘将孙 〔宋代〕
山色泛秋光。点点东篱菊又黄。岁月欺人如此去,堂堂。一事无成两鬓霜。
佳节共持觞。无限杯供有限狂。明月明年诗句苦,茫茫。细把茱萸感慨长。
在秋天的光辉中,山色显得格外迷人,东篱的菊花零星地点缀着黄色。时光如此无情地流逝,让人倍感惋惜,眼看着我两鬓渐霜,却一事无成。
在这个佳节,我们一起举杯畅饮,虽然杯中酒可供尽情欢愉,但内心的狂热却是有限的。明年的明月下,我的诗句依旧苦涩,心中一片茫然。细细品味着茱萸,感慨却是绵长。
作者介绍:刘将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对长寿的祝愿,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
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述秋色、菊花、饮酒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无成的惋惜。开头的“山色泛秋光”描绘了秋日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岁月欺人如此去”则转向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感。
而后,诗人借助“佳节共持觞”的意象,表现出在欢庆的背后,内心却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无奈。最后一句“细把茱萸感慨长”更是将思绪带回到传统文化中,茱萸不仅是重阳节的象征,还是思念和追忆的代名词,诗人通过细细品味茱萸,寄托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欢庆与哀伤之间游走,令人在美与愁中徘徊,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山色泛秋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佳节共持觞”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