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7:52
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半天楼展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阆苑和瑶台之间的路途幽暗而通畅,皇城的美景恰似繁茂的葱郁。半天的楼阁下,朦胧的月光洒下;午夜时分,笙歌声轻轻飘荡,伴随着徐徐的晚风。车流如水,马似游龙,万家灯火中,人们正沉醉于欢乐之中,何必再等待元宵的到来呢?每晚的莲灯都亮起十里红光。
诗中提到的“阆苑”和“瑶台”均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常用以形容极乐的境界或理想的生活。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喜庆,诗中提及也强调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晁端礼,字景初,号穆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鹧鸪天》作为宋词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作时可能受环境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欢乐生活的赞美。
《鹧鸪天》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诗中描绘的场景如阆苑瑶台、朦胧月光、午夜笙歌,都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城市灯火辉煌的人间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反复提到的“何须更待元宵到”,传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强调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夜晚都值得珍惜。莲灯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光明和美好,更在于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整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宋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倡导及时行乐的处世态度。
《鹧鸪天》的作者是?
诗中“阆苑”主要象征什么?
“何须更待元宵到”表达了什么思想?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晁端礼的《鹧鸪天》则更侧重于描绘繁华的场景和集体的欢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