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5-04 03:24:40

诗句

洛水西来泛绿波。

北瞻丹阙正嵯峨。

先皇秘聿无人解,圣子神孙果众多。

民物阜,岁时和。

帝居不用壮山河。

卜年卜世过周室,亿万斯年入咏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40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晁端礼
洛水西来泛绿波。
北瞻丹阙正嵯峨。
先皇秘聿无人解,
圣子神孙果众多。
民物阜,岁时和。
帝居不用壮山河。
卜年卜世过周室,
亿万斯年入咏歌。

白话文翻译:

洛水从西边流来,泛起一片绿波。
向北望去,红色的宫阙高耸入云。
先皇的秘旨无人能解,
而圣子神孙却众多无比。
百姓富足,四季安和。
帝王居住之地无需壮丽的山河。
预测未来,经历周代的岁月,
亿万年间都融入了歌声之中。

注释:

  • 洛水:指洛河,古代著名的河流之一。
  • 丹阙:指红色的宫殿,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权力。
  • 秘聿:指皇帝的秘密文书或旨意。
  • 民物阜:指人民富裕,物产丰盛。
  • 卜年卜世:指对未来的预测,古时的占卜行为。
  • 周室:指周朝的统治,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端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见长。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见称,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宋代,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展现了对国家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社会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与百姓幸福的向往与赞美。开篇以“洛水西来泛绿波”引入,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水乡图景,传达出诗人心中的平和与满足。接着,“北瞻丹阙正嵯峨”一句,恰似一幅雄伟的帝王宫殿图,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中心及其宏伟气势。诗中提到“先皇秘聿无人解”,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先代智慧的无奈,而“圣子神孙果众多”则象征了国家的延续与希望。

在社会层面,诗人对“民物阜,岁时和”的描写,传达出对民生富足、国家安泰的期盼,体现了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渴望。结尾的“亿万斯年入咏歌”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自然与政治中心,展现出诗人眼中的美景与威严。
  • 第三、四句通过先皇的秘旨与后代的繁荣,反映出历史的延续性与国家的希望。
  • 第五、六句强调民生与和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富强的期待。
  • 第七、八句则以卜卦的形式,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民物阜,岁时和”,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意象:水波与宫阙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美,又有政治威严。

主题思想:诗歌强调国家的繁荣与百姓的幸福,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历史长河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洛水: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 丹阙:象征权力与尊严。
  • 秘聿:历史的智慧与遗忘。
  • 圣子神孙: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延续。
  • 卜年: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洛水西来泛绿波”的意思是: A. 洛水从东流来,波浪翻滚
    B. 洛水从西边流来,水波荡漾
    C. 洛水静静流淌,毫无波澜

  2. “民物阜,岁时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国家的失望
    B. 对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
    C. 对历史的遗憾

  3. 诗中提到的“丹阙”象征: A. 自然的美丽
    B. 帝王的权力与威严
    C. 百姓的富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表现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愿景。
  • 《浪淘沙》(李煜):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晁端礼的《鹧鸪天》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对国家与自然的赞美,但晁端礼更注重民生与历史的反思,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秦娥 其四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三首 其一 昱岭 烟江叠嶂 园林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其五 太行 小望州 与现、寿二长老游寿泉,因话去年林屋之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迅跑 避弃 白晃晃 化零为整 黽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实话实说 包含陬的词语有哪些 整躬率物 骀背鹤发 建之底的字 包含教的成语 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浪迹天涯 邀射 立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