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时间: 2025-04-27 16:50:54

诗句

诏书忧民十六事,父老祝君一万年。

白发书生喜无寐,从今不仕可归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0:54

原文展示:

诏书忧民十六事,
父老祝君一万年。
白发书生喜无寐,
从今不仕可归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政务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忧虑。诗人提到,皇帝的诏书中列出了十六项民众的忧虑,乡里的老人们祝愿君主长寿。而作为白发苍苍的书生,他对此感到欣慰,夜不能寐,但决定从今以后不再做官,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注释:

  • 诏书:皇帝发布的命令或公告。
  • 忧民:关心民众的疾苦。
  • 父老:指乡里的老人,象征着社会的根基和传统。
  • 白发书生:指年长的读书人,通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感。
  • 无寐:无法入睡,形容心中忧虑。
  • 归田:返回农村,过一种闲适的田园生活。

典故解析:

  • 十六事:可能指古代对于民生的诸多问题,如赋税、灾荒、交通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 祝君一万年:是对皇帝的祝愿,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祝福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道济,号白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情感细腻和语言简练著称。他的诗风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政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诏书忧民十六事”的方式,引出对民生问题的关心。诗的前两句,既表明了皇帝对民生的重视,也反映了民众对统治者的期待与祝福。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白发书生的“喜无寐”表现出他对国家与民众的深切关怀,但同时也隐含着对仕途的无奈与选择的坚定。选择“不仕可归田”,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反思,更是对政治环境的无声抗议,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诏书忧民十六事:皇帝的命令中提到民生的十六个问题,显示出对民众的关切。
    • 父老祝君一万年:乡里的老人们希望君主长寿,表现出民众对统治者的期待。
    • 白发书生喜无寐:年长的书生因忧国忧民而无法入睡,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从今不仕可归田:决定放弃官场回归田园,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诏书忧民”与“父老祝君”,形成了整齐的结构。
    • 隐喻:白发书生的形象暗示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 主题思想

    • 诗歌体现了对国家政务的关心和对民生问题的忧虑,同时表达了个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白发书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反映出年长者对社会的责任感。
  • 诏书:代表了统治者的权威与决策,暗含着对政策的反思与批判。
  • 田园:象征着宁静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六事”主要是指什么? A. 皇帝的个人事务
    B. 民众的忧虑
    C. 农业生产

  2. “白发书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轻人
    B. 对理想的追求者
    C. 年长者的责任感

  3. 诗人选择“不仕可归田”,反映了他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A. 期待
    B. 厌倦
    C.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邓州西轩书事十首》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选择与反思,后者则突出国家动荡对个体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逢旧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读史杂感(十首选二) 临顿儿 捉船行 生查子·旅思 古意·欢似机中丝 采石矶 怀古兼吊侯朝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姚易 竹泪 含齿戴发 矢字旁的字 行峻言厉 简鼓院 龜字旁的字 包含缸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臬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君新寡 鱼目乱珠 金字旁的字 烂黄 不学面墙 言字旁的字 竹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