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蜻蜓》

时间: 2025-07-26 20:19:07

诗句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19:07

原文展示

碧玉眼睛云母翅,
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
岂是殷勤为蓼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蜻蜓的形象:它的眼睛如同碧玉般明亮,翅膀如同云母般轻薄,身形比粉蝶还要轻盈,比蜜蜂还要瘦弱。蜻蜓静坐在水边,迎接着波光的轻拂,难道它的热情只是为了那蓼草丛吗?

注释

  •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石,象征美丽和清澈。
  • 云母:一种轻薄透明的矿物,常用于装饰。
  • 粉蝶:指的是粉色的蝴蝶,轻盈而美丽。
  • 蓼丛:指生长在水边的蓼草,常见于湿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字彦古,号山农,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细腻的情感,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蜻蜓》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发展的高峰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韩偓的《蜻蜓》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美丽。诗中用“碧玉眼睛”和“云母翅”来形容蜻蜓的眼睛与翅膀,既突出了它的光彩照人,又体现了其轻盈的特性。这种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只蜻蜓轻巧的飞舞,感受到它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辉。

在第二句中,诗人通过比较,将蜻蜓与粉蝶和蜂进行对比,强调了蜻蜓的独特之处,渲染了它的纤细与敏捷。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蜻蜓的生活状态,它在水边静静地坐着,迎接着波光的轻拂,这种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

最后一句“岂是殷勤为蓼丛”则引发了对蜻蜓行为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蜻蜓的热情是否真正出于对蓼草的喜爱,暗含了对自然生存状态的哲理性思考。整首诗通过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致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玉眼睛云母翅:蜻蜓的眼睛如碧玉般晶莹,翅膀如云母般轻薄,强调了蜻蜓的美丽与轻巧。
  2. 轻于粉蝶瘦于蜂:蜻蜓的轻盈程度超过了粉蝶,身形也比蜜蜂要瘦,进一步凸显了其娇小的特征。
  3. 坐来迎拂波光久:蜻蜓静坐在水边,面对波光的轻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4. 岂是殷勤为蓼丛:反问蜻蜓的热情是否真的是为了蓼草,暗示了对蜻蜓生存动机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玉眼睛”和“云母翅”比喻蜻蜓的美丽,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蜻蜓被赋予人性化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蜻蜓的美丽与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同时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蜻蜓:象征轻盈与灵动,代表生命的美好与自由。
  • 波光: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动感,体现生命的流动。
  • 蓼丛:作为生存环境,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玉眼睛”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蜻蜓的翅膀
    • B. 蜻蜓的眼睛
    • C. 蓼丛
  2. 蜻蜓在水边的状态是:

    • A. 飞舞
    • B. 静坐
    • C. 游泳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蜻蜓生存动机的思考
    • B. 对蓼草的赞美
    • C. 对水边风景的描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小池》——杨万里
  • 《蝶恋花》——李清照

诗词对比

  • 《小池》与《蜻蜓》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前者强调水的宁静与悠然,后者则通过蜻蜓展现生命的轻盈与美丽。两者都以自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韩偓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江南秋 浣溪沙 寄萍乡刘啸秋祖霞北婆罗洲 浣溪沙 砚贞女士魏塘归思 浣溪沙 浣溪沙 乾菊 浣溪沙 留别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河中环胜楼感怀 浣溪沙 袁江买棹南下率成此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尾大不掉 了开头的成语 融为一体 治结尾的成语 藏头露尾 连号 压肩迭背 缶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识水性 铜井 扭直作曲 鸣鹤之应 包含堵的成语 叛徒 龜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