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客往睦州》

时间: 2025-05-01 09:50:23

诗句

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

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0:23

原文展示:

送客往睦州
—— 杨凌〔唐代〕
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
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在辽阔的南天尽头,水面无边无际,一只孤舟在远方渐行渐远。路旁的旅客在惊讶于秋天的景色,傍晚时分听见几声蝉鸣。

注释:

  • 水阔尽南天:水面宽广,直通南边的天空。形容水面辽阔。
  • 孤舟去渺然:孤独的小船在远处渐渐消失,显得渺小而孤独。
  • 惊秋路傍客:秋天的景色让路旁的旅客感到惊讶。
  • 日暮数声蝉:黄昏时分,听见几声蝉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凌,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山水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送客往睦州》是一首描写送别情景的诗。诗的开篇“水阔尽南天”,以广阔的水面和天空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自由的意境。从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空间的辽阔感,暗示着离别的愁绪。接下来的“孤舟去渺然”,则用一只孤舟的形象,象征着朋友的离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牵挂。

“惊秋路傍客”一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在这个季节,万物渐渐凋零,给人以伤感的氛围。最后一句“日暮数声蝉”,则通过蝉鸣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蝉声在黄昏中显得格外清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阔尽南天”:宽阔的水面延伸到南方的天空,表现出一种浩瀚的景象。
    • “孤舟去渺然”:孤舟离去,渐渐变得渺小,传达出对离别的感伤。
    • “惊秋路傍客”:在路旁的旅客被秋天的景色所惊讶,暗示着秋天的凄凉。
    • “日暮数声蝉”:黄昏时分,几声蝉鸣响起,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离去的友人,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蝉鸣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哀伤,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秋天凋零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广阔与流动,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孤舟:代表着离别与孤独,增强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 :秋天的蝉鸣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A. 友人远行
    B. 自然景色
    C. 时光流逝
    D. 孤独感

  2. “惊秋路傍客”中的“惊”字可以理解为:
    A. 吓到
    B. 震惊
    C. 惊讶
    D. 激动

  3.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赠汪伦》着重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而《送客往睦州》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离别相结合的感伤。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诗的辉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王孙 忆王孙 秋夜 忆王孙 春情 忆王孙 和重阳真人 忆王孙 继重阳韵 忆王孙 次重阳韵 忆王孙 咏柳 忆王孙 有怀 忆王孙 渔者 忆王孙八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秋万代 鬼字旁的字 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局 卤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盖钟 犯颜苦谏 香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宁肯 鸥波萍迹 欲待 伤风败化 包含菜的成语 童儿 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