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琴曲歌辞。明妃怨》

时间: 2025-07-28 15:48:55

诗句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48:55

琴曲歌辞·明妃怨

作者: 杨凌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国明妃去不还,
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
羞对单于照旧颜。

白话文翻译:

汉国的明妃已经离去,再也没有回来,
马儿驮着乐器向阴山进发。
就算匣中有菱花镜,
她也羞于面对单于的旧日面容。

注释:

  • 明妃:指王嫱,即王昭君,汉朝的著名美女,因和亲匈奴而离开汉朝。
  • 不还:不再回来。
  • 马驼弦管:马驮着乐器,这里指的是乐器的演奏。
  •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一带,是古代匈奴的地盘。
  • 匣中纵有菱花镜:即使匣子里有精美的镜子。
  • 羞对:害羞面对。
  • 单于:匈奴的首领。

典故解析:

王昭君作为汉朝的明妃,为了和平,选择嫁给匈奴单于,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人物。她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经常被提及,象征着牺牲与离别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凌,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人情,擅长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边疆和亲政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边塞士兵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四句,勾勒出一幅悲伤的画面。开头两句以“汉国明妃去不还”引入,直接点明了王昭君的离去,随后以“马驼弦管向阴山”描绘出她为匈奴单于所演奏的乐曲,赋予了场景一种凄美的氛围。这种乐曲不仅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匣中纵有菱花镜”,突显出明妃的美丽,但即便再美的镜子也无法掩盖内心的羞愧与孤独。诗中“羞对单于照旧颜”更是强调了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对过去的留恋,借此表达了深深的自责与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王昭君为媒介,反映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传达出一种对故国和故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国明妃去不还:点明主题,汉国的明妃因和亲而离去,再也无法返回故乡。
  2. 马驼弦管向阴山:描绘出明妃被迫随马车进入匈奴境内,暗示着她的命运与边疆的紧密联系。
  3. 匣中纵有菱花镜:即使她拥有美丽的镜子,象征着她的美貌与身份。
  4. 羞对单于照旧颜:表达了她对单于的羞愧与不安,尽管外表依旧光鲜,但内心的伤痛与孤独无法掩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明妃去不还”和“马驼弦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菱花镜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身份,而阴山则象征着离别与异乡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王昭君的故事为核心,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悲剧命运,情感丰富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妃:象征着美丽与牺牲。
  • 阴山:代表着遥远的异乡与离别的哀愁。
  • 菱花镜:象征着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妃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a) 战争
    b) 和亲
    c) 逃亡
    答案: b) 和亲

  2. “马驼弦管”中的“弦管”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武器
    c) 食物
    答案: a) 乐器

  3.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悲伤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怨歌行》 〔汉代〕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壮观的自然景象。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荣辱,情感基调不同,但同样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为处梅作) 壶中天(赋秀野园清晖堂·别本作为陆义斋赋清晖山堂) 风入松(赋稼村) 潇潇雨/踏莎行 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 木兰花慢(赵鹤心问余近况,书以寄之) 渡江云(怀归) 珍珠令·桃花扇底歌声杳 木兰花慢(为越僧樵隐赋樵山) 摸鱼子·又孤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醉妆词 支字旁的字 偷乐 放泼撒豪 拥彗迎门 网路 低唱浅酌 寸字旁的字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陶子 馬字旁的字 包含自的词语有哪些 桂结尾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百喙难辞 飘然欲仙 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