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23
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软波拖碧蒲芽短。
画桥外花晴柳暖。
今年自是清明晚。
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
过花坞香吹醉面。
归来立马斜阳岸。
隔岸歌声一片。
在柔软的水波上,拖着短短的碧绿蒲芽。
画桥外,阳光明媚,柳树温暖。
今年的清明节显得特别晚,
因此感到春意已经懒散了。
春天的衣衫在东风中显得瘦弱。
经过花坞,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陶醉。
归来时,立马在斜阳的岸边。
隔岸传来一片歌声。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青云,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以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杏花天》创作于宋代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春景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和春天懒散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春日暖阳中享受生活的情景。
这首《杏花天》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首句“软波拖碧蒲芽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柔美。紧接着“画桥外花晴柳暖”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及自然的繁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
然而,“今年自是清明晚”一句,转而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懒散,诗人似乎在感慨春天的稍纵即逝,情感由欢愉转为思索。接下来的“春衫瘦东风翦翦”,则通过对衣衫的描写,表现出春风的轻柔和人们的清瘦感,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既优美又略带惆怅的气氛。最后一句“隔岸歌声一片”则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远处的歌声为这幅春日图景增添了生动的音符,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又充满了活力。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气息的细腻体会。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软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明晚”意味着什么?
诗中“隔岸歌声一片”表达了什么?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