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4:30
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弄孙那得见,将母竟难谐。
已绝功名望,犹疑出处乖。
此心终未稳,何处复安排。
白发苍苍的我依然在母亲的堂前,孩子们更加让我感到怀念。
我怎么能见到我的孙子呢?母亲却是难以和谐。
我已放弃了名利的追求,但内心仍对出身感到困惑。
我的心始终不安,何处才能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年-1138年),字惟良,号澹庵,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展现出对人生、家庭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叶梦得晚年,反映了他对家庭、生命和社会地位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往功名的放下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思考。开头的“白发萱堂上”既是对年老的自述,也暗含对母亲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感伤。接着,诗人通过“弄孙那得见”表达了对后代的期待与渴望,却又因“将母竟难谐”而感到无奈,突显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已绝功名望,犹疑出处乖”一语中,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放下了功名利禄,但内心仍旧对出身的身份感到迷茫,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结尾的“此心终未稳,何处复安排”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表达了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无助感,诗人对生活的安排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深邃,字句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呈现了一个老年人对生活、家庭的深切理解与感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家庭与亲情的珍视,表达了对过往功名的放下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这种情感基调深入人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亲情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萱堂”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已绝功名望”中的“功名”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