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49:22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人生怎能料想到会接受这优厚的诏命,世事只知道醉歌而已。
江边月明时,胡雁飞过,淮南的树木已经凋落,楚山也显得更加苍凉。
寄身在这里,且欣喜于沧洲的靠近,回望自己的身影,不禁感慨白发何其苍老。
今天的我已是龙钟之年,世人都抛弃我,唯有你还让我小心应对风波。
诗中提到的“胡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乡愁;而“白发”则常用来指代年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瑶,号宗悫,晚号白云山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至江州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是刘长卿的一首感人之作,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眷恋和对自己身世的无奈。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命运的感慨,也有对世事浮华的看透。此句不仅揭示了诗人身世的变化,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无奈与哀伤。
接下来的“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描绘出了一幅秋日的江河图景,月光下的胡雁飞过,落木纷飞,衬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离别的氛围。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沧洲,却因白发而感到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最后一句“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内心的愧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的意象以及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情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体现出人们在世事无常中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优诏”指什么?
A. 受贿的命令
B. 受朝廷的优待
C. 诗人的个人信
答案: B
“顾影无如白发何”中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答案: B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如何?
A. 充满希望
B. 无所畏惧
C. 感到迷茫与无奈
答案: C
王维《送别》与刘长卿的诗作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王维的作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眷恋,而刘长卿则在诗中融入了更多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