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22
鹧鸪天
作者:杨慎 〔明代〕
恰喜高秋爽气新。
却愁秋月解伤神。
酒阑二十年前事,
梦醒三千里外身。
枫叶岸,菊花津。
且须勤买阿宁春。
帐头傀儡元来假,
枕上邯郸岂是真。
这首词开篇令人欣喜,正值高秋,气候清新。可我却因秋月的清冷而心伤。酒过三巡,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梦醒时却发现自己身在千里之外。枫叶在岸边飘落,菊花在渡口盛开。为了安慰自己,还是应当多买些阿宁春酒。帐篷里的傀儡本是虚假的,枕头下的邯郸梦又岂是真实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季子,号升庵,明代著名诗人、词人、学者。他在政治上有过较为坎坷的经历,但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尤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明代高秋时节,正值作者人生多舛之际,反映了他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鹧鸪天》以高秋的季节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清新而略显哀愁的图景。诗人通过对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伤感与思绪。尤其是“酒阑二十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的诗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对往昔的深切怀念。这里的“酒阑”不仅是酒宴的结束,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令人不禁思索自己在时光中所经历的事。
诗中描绘的枫叶与菊花,既是秋天的象征,也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与美丽。通过“且须勤买阿宁春”,诗人试图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实际上却也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孤独。结尾“帐头傀儡元来假,枕上邯郸岂是真”则强调了梦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一种对虚幻的感慨与对真实的渴望。
整首词风格沉郁,既有秋日的清新,又有内心的惆怅,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美景与内心的伤感,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梦与现实的关系,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阿宁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乐器
“酒阑二十年前事”中“酒阑”意指什么?
A. 酒宴结束
B. 酒还未开始
C. 酒太多了
D. 酒的种类
诗中提到的“邯郸梦”最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现实与梦境的关系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