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杨慎

时间: 2025-04-26 03:20:14

作者简介

〔明代〕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小传

蟾宫折桂  升庵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陈文烛《杨升庵太史年谱序》)。有一天,他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升庵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升庵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十三岁时,就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华。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明史》卷192),并称杨慎为“小友”。升庵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他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生平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文史创作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评价

褒  李贽在《续焚书》中说: “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然得弟读之,益光彩焕发,流光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为唐代、宋代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 李贽恨不得“余是以窃附景仰之私……俨然如游其门,蹑而从之”。(《读《升庵集》》  袁宏道:“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吾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年矣,吾于杨升庵、李卓吾见之。”(《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五)  王夫之称杨慎诗“三百年来最上乘”。(王夫之《明诗评选》卷五)  周逊《刻词品序》中称他为“当代词宗”。  王世贞:“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杨用修。”  焦竑十分推崇杨慎,曾花很长时间专心搜集杨氏著作,经过校对订正,编辑成《升庵外集》一百卷,刻板传世,并在《升庵外集题识》中盛赞道:“明兴,博雅饶著达者无如杨升庵先生。”  顾起元在《升庵外集序》中说:“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李慈铭:“有明博雅之士,首推升庵;所著《丹铅录》、《谭苑醒酬》诸书征引该博,洵近世所罕有。”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说:“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  钱允治《类编笺释国朝诗余》选杨慎词达118首,占了整部词选的四分之一。  《明史·杨慎传》:“杨慎博物洽闻,于文学为优。”  《四库全书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明末朱之瑜晚年讲学日本,教育日本学生安东守约说:“明朝文集极多,好者亦寥寥……如杨升庵、李空同集,极佳。”(《朱舜水集》卷十一《问答三》) 小宅生顺问:“扬雄、司马氏鸣汉家,眉山三苏及陆游等鸣宋家,不知今亦有如此人哉?”朱之瑜回答说:“国朝有宰相之子杨升庵讳慎者……”(《朱舜水集》卷十一〈问答四〉)  简绍芳〈升庵先生年谱〉说:“公颖敏过人,家学相承,益以该博。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平生著述,四百多种…学者恨未睹其全也。”顾起元《升庵外集序》说:“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无逾升庵先生者。至其奇丽奥雅,渔弋四部七略之间,……唐宋以来,吾见罕矣。”  纪昀更赞曰:杨慎“可以位置郑樵、罗泌之间,其在有明,固铁中铮铮者矣。”  近现代的陈寅恪说:“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儒学思想

  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着“重虚谈”、“多议论”、“学而无实”、“学而无用”的弊端。  杨慎说: 骛于高远,则有躐等凭虚之忧;专于考索,则有遗本溺心之患。故曰:“君子以尊德性而道问学”。故高远之弊,其究也,以六经为注脚,以空索为一贯,谓形器法度皆刍狗之余,视听言动非性命之理,所谓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世之禅学以之。考索之弊,其究也,涉猎记诵以杂博相高,割裂装缀以华靡相胜,如华藻之绘明星,伎儿之舞呀鼓,所倡其功倍于(而效)小,学而无用,世以俗学以之。  “尊德性而道问学”,本为《中庸》所谓,但宋儒中,朱熹主张以究理问学为主,提倡研读经传,一依圣贤遗教去做,有偏重于“道问学”的倾向,陆九渊讥评其支离破碎;陆九渊主张学者从经典中解脱出来,求诸本心,认为“学苛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有“尊德性”的倾向,朱熹斥责其尽废讲学。自南宋朱、陆相争以来,两家之学渐成水火之势,“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这对儒学发展影响甚大,诚如程敏政所说:“朱、陆之辨,学者持之至今。……其流至于尊德性、道问学为两途,或沦于空虚、或溺于训诂,卒无以得真是之归。此道所以不明不行。”  杨慎在这里则对朱、陆都进行了批评,指出陆学之弊在于“以空索为一贯”,趋简凭虚而入于禅,“学而无实”;朱学之弊在于“以杂博相高”,遗本溺心而流于俗,“学而无用”。在他看来,“经学之拘晦,实自朱始”,“新学(此指象山心学)削经铲史,驱儒归禅”,两者对学术风气和儒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样,杨慎便全面否定了宋儒所倡通学。  对于当世流行的“道学”(即理学)和“心学”,杨慎亦持全面否定态度。他说:“道学、心学,理一名殊。明明白白,平平正正,中庸而已矣。更无高远亢(言)妙之说,至易而行难,内外一者也。被之所行,颠倒错乱,于人伦事理大戾。顾巾衣诡服,阔论高谈,饰虚文美观而曰:吾道民、吾心学,使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琢磨,以求所谓禅悟。此其贼道丧心已甚,乃欺人之行、乱民之俦,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何道学、心学之有?”他认为儒学本是“明明白白,平平正正”,“内外一者也”,但承袭宋儒之学风而流行于明世的所谓“道学”、“心学”,尽管名称不一,形式有异,而其实都是只知“阔论高谈”、“虚饰文词”,只说不行,“教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着摸”的空洞无用之物。其恶果,一是欺世,二是乱民,故皆为“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如此之“道学”、“心学”,根本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相关作品

【 邓川杨少参两依庄 】 名公妙年辞京华,飘然归来乘云槎。天上乌啼... 详情

【 庚寅除夕王子推送桑落酒适传希说叶道亨同过守岁即事 】 桑落旧方传陆海,椒花新颂及滇春。能消客底... 详情

【 夏雨不绝柬张蜀望 】 南滇六月朱夏凉,叠叠云岚浮晓光。林花含笑... 详情

【 咏荔枝 】 萍实楚江浮赤日,桃花秦洞粲红霞。试将海内... 详情

【 僧鞋菊和顾箬溪韵 】 狮子床头旦过鞋,多罗树下觉花开。西风有脚... 详情

【 新秋悼亡 其二 】 黄叶拥阶深,秋声杂暮砧。天空孤鹤唳,露冷... 详情

【 新秋悼亡 其一 】 清商不堪听,白露自生愁。孤枕寒先入,空阶... 详情

【 秋日枕疾 其四 】 残灯光翳壁,斜月影穿帷。衰鬓难禁日,幽忧... 详情

【 秋日枕疾 其三 】 病叟茅亭卧,顽童竹杖随。半人嘲凿齿,一足... 详情

【 秋日枕疾 其二 】 风前黄叶树,雨后紫苔墙。肺病知秋早,身閒... 详情

【 秋日枕疾 其一 】 陋巷本寂寞,病来人更稀。气候倏忽变,阴晴... 详情

【 春月卧病至夏首 】 愁心冷不春,病眼夜难晨。蝴蝶成虚梦,芭蕉... 详情

【 送邓士曾给事以言事谪金坛名继曾 】 千里泛沧波,孤踪寄薜萝。风尘随燕雀,水国... 详情

【 夜泊 】 夜泊中嵓下,扁舟对万峰。一星高岸火,几杵... 详情

【 癸未除夕 】 金壶跃温酎,华烛蟠暖烟。壁阴逝可惜,琼筹... 详情

【 春雪寄内 】 春阴郁未开,春雪犯寒来。点缀过花径,飘扬... 详情

【 长安遇雪 】 日下长安近,天涯晏岁逢。冻云千亩竹,寒雪... 详情

【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二 】 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不图垂拱世,复睹... 详情

【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 】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雪堂开洞府,云木... 详情

【 早发神宣驿 】 孟冬来栈阁,清晓度乡关。隐月鸡鸣急,回风... 详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张季思 寄远人 寄永州徐三掾曹 寄衣词 寄沈洞主 寄山友徐灵晖 寄山人徐灵晖 寄筠州张录事 寄葛天民 寄从善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龜字旁的字 赤胆忠心 三框儿的字 弓字旁的字 野狐外道 过五关斩六将 建立 爻字旁的字 同庚 恶事传千里 真实性 重珪迭组 荡魂摄魄 炎炎赫赫 聿字旁的字 包含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