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适意》

时间: 2025-04-27 04:11:49

诗句

一灯相伴十余年,旧事陈言知几编。

到了不如无累後,困来颠倒枕书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49

诗词名称: 适意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灯相伴十余年,旧事陈言知几编。
到了不如无累后,困来颠倒枕书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灯下独自读书十多年,回忆往昔的种种,感慨岁月的流逝。到了如今,反倒觉得无所谓的累赘,困倦时常常在书本上倒头就睡。


注释:

  • 一灯相伴:指在寂静的夜晚,只有一盏灯陪伴,体现了孤独和坚持的读书生活。
  • 十余年:指长时间的岁月,表示作者对学习和思考的执着。
  • 旧事陈言:旧的事情和言语,象征着过去的回忆和经历。
  • 无累:无负担,表示对过去的释然。
  • 困来颠倒:困倦时头朝下,形象地描述了读书时的疲惫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新法”著称,努力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倡导变革,追求社会公平。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柔和的作品。

创作背景:

《适意》创作于王安石晚年,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面对岁月的流逝,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此时的王安石已经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心中对人生的感悟愈发深刻。


诗歌鉴赏:

《适意》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通过“一灯相伴”的意象,展现出自己在孤独的夜晚与书本为伴的生活状态。在十余年的岁月中,诗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积累却似乎并未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反而让他感到了一种累赘。最后两句描绘了他在疲惫之际,甚至在书本上沉沉入眠的情景,极具生活气息,既有无奈又带有一丝自嘲。整首诗在简练的外表下,深藏着对生命的反思与对知识的追求,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灯相伴十余年:诗人表达了与灯相伴的孤独感,象征着他长时间的读书生活。
  2. 旧事陈言知几编:回忆往昔,感慨自己积累的知识与经历。
  3. 到了不如无累后:感受到知识的负担,愈发觉得无所谓的累赘。
  4. 困来颠倒枕书眠:表现出在疲惫中无奈地在书上入睡的情景,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旧事陈言”与“到了不如无累”形成对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
  • 意象:灯、书、困倦等意象交织,构成了孤独求知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尤其是对知识的追求与反思,揭示了在求知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启迪,代表着孤独时的陪伴。
  • :象征智慧与学习,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
  • 困倦:体现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体验的疲惫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相伴”是什么? A. 朋友
    B. 灯
    C. 书
    D. 自己

  2. 诗人对过去的感受是? A. 高兴
    B. 无奈
    C. 忘记
    D. 期待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反思
    C. 否定
    D. 轻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适意》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涉及到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知识的追求,而苏轼则展现了对自然的敬仰和人生的豁达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鹭鸶 路上花 柳下闻蝉 林中奉酬翁卷 练波曲 李溪曲别郑遇 李夫人 哭翁诚之 哭翁诚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参武错纵 畅旺 沾沾自好 按捺不住 先字旁的字 包含母的成语 临界点 前仆后起 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唇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委重投艰 一字旁的字 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浑庾 立吃地陷 木字旁的字 管窥之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