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1:53
次韵张唐公马上
王安石
揭节初悲力不任,
赐身终愧谬恩临。
病来气弱归宜早,
偷取官多责恐深。
膏泽未施空谤怨,
疮痍犹在岂讴吟。
黄昏信马江城路,
欲访何人话此心。
在初春揭节时,心中悲伤因力不从心,
身处高位却因受到过多恩惠而感到惭愧。
病来时气息微弱,早该归去休息,
而贪图官位的欲望却让自己承担更深的责难。
膏泽尚未施恩,空有谤言和怨恨,
伤痛依然在,怎能在此吟唱?
黄昏时骑马在江城的路上,
想去找谁来倾诉我这颗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变法,注重政治和经济改革。他的诗词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一段时期,反映了他对身处高位的复杂感受,以及对于个人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忧虑。
王安石的《次韵张唐公马上》是一首充满思考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高位时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诗的开头“揭节初悲力不任”,通过春天的开始引入个人的悲伤,隐喻着生命的无常和对于未来的无力感。紧接着“赐身终愧谬恩临”,揭示了作者因身处高位而感到的羞愧,反映出他对权力的复杂态度:既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又感受到由此而来的责任和压力。
接下来的两句“病来气弱归宜早,偷取官多责恐深”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他对自身健康的忧虑,以及对官场争斗的厌倦。膏泽未施的“谤怨”与“疮痍”则展现了在职场中感受到的孤独与误解,伤痛感依旧未消,尽管他有诗意的表达,却难以掩盖内心的苦楚。
最后几句,黄昏时骑马游走于江城,似乎在追寻可以倾诉的对象,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以及内心孤独的状态。整首诗透过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的反思与内心孤独的表达,王安石通过个人的情感经历,探讨了官场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揭节初悲力不任”中的“揭节”指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的“赐身”主要指的是?
A. 得到权力
B. 得到财富
C. 得到朋友
D. 得到名声
诗的最后一句“欲访何人话此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倾诉
B. 愤怒
C. 满足
D.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