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2: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2:06:52
立久衣襟润,空中气结成。
光凝兰叶腻,冷逼鹤阴清。
又觉为霜近,犹能向日明。
惟知汉宫内,千尺有金茎。
衣襟因久立而沾湿,空中的气息凝结成露珠。
光辉凝聚在兰花的叶子上,寒气逼近鹤栖的阴影。
又感觉霜冻将近,却仍能向阳光明亮。
唯独知道在汉宫中,千尺高的茎上有金色的花。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
《露》这首诗,可能源于作者在清晨或霜降时节的观察与体验。诗中描绘了清晨露水的景象,以及秋冬交替时节的寒冷与清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沉思。
《露》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清晨露水带来的清新与寒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晰的氛围。诗的开头“立久衣襟润”,让人感受到诗人长时间站立在清晨的环境中,衣襟被露水浸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空中气结成”则突出了空气中的湿气,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变化。
“光凝兰叶腻”意象丰富,兰花叶子上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形成了美丽的画面。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随着“冷逼鹤阴清”的出现,寒意渐浓,诗人感受到冬天的逼近,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时节的变化与感怀。
最后两句“又觉为霜近,犹能向日明”则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尽管寒霜将至,依然向阳光展现出明亮的态度。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诗中得以体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整首诗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象,更是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反映了生命的美好与坚韧,以及对季节变迁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对露水的描绘,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
《露》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徐照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兰叶”代表什么?
a) 再生
b) 高洁
c) 富饶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a) 雪
b) 露水
c)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