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刘咨议守风诗》

时间: 2025-07-31 09:08:54

诗句

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

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

愤风急惊岸,屯云仍触石。

萧条疾帆流,磈礧冲波白。

息榜已云久,维稍晨已积。

苍苍极浦潮,杳杳长洲夕。

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纤罗若不□,跂予中上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8:54

原文展示:

和刘咨议守风诗 何逊 〔南北朝〕

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 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 愤风急惊岸,屯云仍触石。 萧条疾帆流,磈礧冲波白。 息榜已云久,维稍晨已积。 苍苍极浦潮,杳杳长洲夕。 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纤罗若不,跂予中上泽。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长时间的航行中,面对混乱和不确定性的感受。诗中提到了昼夜的思绪,白天的汝阳津和夜晚的邯郸驿,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焦虑和对目的地的渴望。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急风、惊岸、屯云、触石,以及疾帆流和冲波白,都描绘了航行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

注释: 字词注释:

  • 弥旬:满十天。
  • 揆景:测量日影,指计算时间。
  •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道路。
  • 汝阳津:地名,指汝阳的渡口。
  • 邯郸驿:地名,指邯郸的驿站。
  • 愤风:猛烈的风。
  • 屯云:聚集的云。
  • 磈礧:形容波浪的形状。
  • 息榜:停船。
  • 维稍:系船的绳索。
  • 苍苍:深青色。
  • 杳杳:深远的样子。
  • 佽飞剑:古代传说中的剑,这里指高超的技艺。
  • 澹台璧:古代传说中的宝玉,这里指高尚的品质。
  • 纤罗:细软的罗纱。
  • 跂予:踮起脚尖。

典故解析:

  • 佽飞剑: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佽飞剑的传说,象征着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能力。
  • 澹台璧: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了澹台灭明拒绝接受楚王的宝玉,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廉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逊在航行途中,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内心的不安,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航行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诗人的情感波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愤风急惊岸”和“屯云仍触石”,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诗人通过对“佽飞剑”和“澹台璧”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高超技艺和高尚品质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深刻体验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诗人在长时间的航行中感到混乱和不安,计算着时间等待着道路的清晰。
  2. 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白天思念汝阳的渡口,夜晚梦见邯郸的驿站,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渴望。
  3. 愤风急惊岸,屯云仍触石:猛烈的风吹动着岸边,聚集的云触碰着石头,描绘了航行的艰难。
  4. 萧条疾帆流,磈礧冲波白:帆船在疾风中快速流动,波浪冲击着白色的波峰,展现了航行的速度和环境的恶劣。
  5. 息榜已云久,维稍晨已积:船已经停泊很久,系船的绳索在早晨已经积满露水,表达了航行的停滞和等待。
  6. 苍苍极浦潮,杳杳长洲夕:深青色的潮水涌向极远的岸边,远处的长洲在夕阳下显得深远,描绘了航行的广阔和孤独。
  7. 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诗人自谦没有佽飞剑那样的高超技艺,宁愿向往澹台璧那样的高尚品质。
  8. 纤罗若不,跂予中上泽:即使没有细软的罗纱,诗人也愿意踮起脚尖,追求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愤风急惊岸”中的“愤风”比喻猛烈的风,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屯云仍触石”中的“屯云”拟人化,赋予云朵以动态和生命力。
  • 对仗:如“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中的昼夜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难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航行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旅途的深刻体验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愤风:猛烈的风,象征着旅途的艰难和挑战。
  • 屯云:聚集的云,象征着不确定性和混乱。
  • 磈礧:波浪的形状,象征着航行的动荡和不安。
  • 苍苍:深青色,象征着广阔和孤独。
  • 杳杳:深远的样子,象征着未知和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佽飞剑”和“澹台璧”分别象征着什么? A. 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品质 B. 猛烈的风和聚集的云 C. 细软的罗纱和踮起脚尖 D. 深青色的潮水和远处的长洲 答案:A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焦虑和对目的地的渴望 B. 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欣赏 C. 对高超技艺和高尚品质的轻视 D. 对停滞和等待的满足和安逸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对比:

  • 何逊的《和刘咨议守风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何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和内心的不安,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远的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包括何逊的作品。
  •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怀十首 游甘露寺 寒食节有感 水调歌头 其一 辛酉正月初八日入郡赴高校书之约二十二日出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 秋怀十首 小重山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谒真直院杨花满路口占一绝见直院诵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梳裹 寸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后顾之虑 躭淫 逞强称能 黑字旁的字 另眼看觑 愦毒 包含接的成语 崛郁 尢字旁的字 农膜 糸字旁的字 苦心积虑 五尺童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