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3:20
作者: 张祜 〔唐代〕
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
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
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
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
这座岛屿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南北两条大江在此交汇。
水面宽阔,波涛汹涌,吞没了浩瀚的海洋;
高高的亭阁矗立,似乎与天上的云朵相连。
潮水反复拍打着千条小涧,鸟鸣声隐约传来。
这里是登高远望的好地方,归来的航行者微醉于酒香之中。
此诗并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介绍: 张祜,字仲明,唐代诗人,活跃于晚唐时期。他的诗作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登临金山寺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金山寺作为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此的所见所感。
《登金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的诗。诗中,张祜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勾勒出金山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首联“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开篇即点明了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性,表明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描绘了壮阔的水面和高耸的亭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下联“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则传达了宁静而富有生命气息的自然氛围,鸟鸣声与潮水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最后一句“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则引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在此地的归属感与微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一种恬淡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的“斯岛”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海
B. 金山寺
C. 西湖
“水阔吞沧海”中的“吞”字用来形容什么?
A. 吞噬
B. 吞下
C. 吞没
诗中提到的“归航酒半醺”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醉酒
B. 清醒
C.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湾的《夜泊牛津口》中,作者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的是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张祜的《登金山寺》则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欢愉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关注与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