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金山寺》

时间: 2025-04-30 13:03:20

诗句

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

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

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

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3:20

登金山寺

作者: 张祜 〔唐代〕

原文展示:

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
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
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
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


白话文翻译:

这座岛屿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南北两条大江在此交汇。
水面宽阔,波涛汹涌,吞没了浩瀚的海洋;
高高的亭阁矗立,似乎与天上的云朵相连。
潮水反复拍打着千条小涧,鸟鸣声隐约传来。
这里是登高远望的好地方,归来的航行者微醉于酒香之中。


注释:

  • 斯岛: 指代特定的岛屿,强调其孤立之处。
  • 水阔: 水面宽广,形容江河的浩瀚。
  • 吞沧海: 意为水面宽大,能够包容大海的浩渺。
  • 亭高: 指该处的亭子高耸。
  • 宿断云: 形容云朵在高处停留,似乎无法继续移动。
  • 返潮: 指潮水反复上涨、退去的现象。
  • 皆是登临处: 这里是一个适合登高望远的地方。
  • 酒半醺: 指喝酒后微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仲明,唐代诗人,活跃于晚唐时期。他的诗作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登临金山寺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金山寺作为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此的所见所感。


诗歌鉴赏:

《登金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的诗。诗中,张祜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勾勒出金山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首联“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开篇即点明了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性,表明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描绘了壮阔的水面和高耸的亭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下联“返潮千涧落,啼鸟半空闻”则传达了宁静而富有生命气息的自然氛围,鸟鸣声与潮水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最后一句“皆是登临处,归航酒半醺”则引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在此地的归属感与微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今斯岛绝: 此句强调了金山寺的独特性,古往今来都是一个孤立的地方。
    2. 南北大江分: 描述地理位置,南北两条大江在此交汇,象征着交融与分隔。
    3. 水阔吞沧海: 形容水域的宽广,生动地展现出水的浩瀚。
    4. 亭高宿断云: 高亭与云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感觉。
    5. 返潮千涧落: 描述潮水返流,千条小涧的水流声,暗示自然的循环与变化。
    6. 啼鸟半空闻: 鸟鸣声在半空中传来,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7. 皆是登临处: 指出这是一个适合登高远望的地方,隐含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8. 归航酒半醺: 诗人以微醺的状态,表达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古今”、“南北”、“水阔”、“亭高”等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水阔吞沧海”是对水域辽阔的生动比喻,形象地传达出水的浩瀚。
    • 意象: 诗中通过“亭”、“鸟”、“潮水”等意象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自然场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一种恬淡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生命与变化,表现出自然的宽广与深邃。
  • : 代表着人文精神,诗人通过亭子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 自然界的生灵,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 表达了自然的循环与变化,暗示人生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斯岛”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海
    B. 金山寺
    C. 西湖

  2. “水阔吞沧海”中的“吞”字用来形容什么? A. 吞噬
    B. 吞下
    C. 吞没

  3. 诗中提到的“归航酒半醺”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醉酒
    B. 清醒
    C. 疲惫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王湾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在王湾的《夜泊牛津口》中,作者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的是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张祜的《登金山寺》则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欢愉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关注与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击壤歌 金缕衣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春泛若耶溪 西塞山怀古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蜀相 阁夜 题破山寺后禅院 和乐天春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字旁的字 收私 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投卵击石 清清静静 倾筐倒箧 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聚米为山 无字旁的字 大智大勇 比字旁的字 辞有枝叶 蜜苏 豫让桥 风力发电 丶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趋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