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0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00:13
如梦令
仇远 〔宋代〕
听尽西窗风雨。
又听东邻砧杵。
犹自立危阑,
阑外青山无语。
何处。何处。
一树乱鸦啼暮。
我听尽了西窗外的风雨声,又听见东邻敲打衣物的声音。
我仍然站在高高的栏杆旁,栏杆外的青山默默无语。
究竟在哪里呢?
在那里,一树的乌鸦在黄昏时啼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仇远,字仲明,号山民,宋代词人,生平不详。其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及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一种寂静的氛围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可能是在一个雨天的黄昏,作者在自家庭院中感受着周围的环境,思索生活的意义。
《如梦令》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静谧时光中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便以“听尽西窗风雨”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静谧而略显忧伤的氛围,雨声与邻居的砧杵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接着,作者站在“危阑”之上,俯瞰外面的青山,沉默的青山似乎无声地回应着作者的内心感受,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绪。
“何处”一词的重复,不仅显示出诗人对所在之处的迷茫与寻觅,也暗示着对生活中某种意义的追问。最后“一树乱鸦啼暮”,乌鸦的叫声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凄凉,暗示着黄昏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青山、风雨、乌鸦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仇远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禁思考存在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知和对人生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砧杵”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捣衣物的工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鸟类
“青山无语”中的“无语”是指:
A. 青山说话
B. 青山沉默
C. 青山在歌唱
D. 青山在哭泣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思考?
A. 河边
B. 高高的栏杆旁
C. 山顶
D. 房间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