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55:14
原文展示:
大雨连昼夜不止 赵蕃 〔宋代〕
天漏谁能补,河倾势未平。 踞床如露处,曳履学泥行。 朽柱芝菌出,断沟蝌蚪生。 南公安已惯,北客见犹惊。
白话文翻译:
天上的漏洞谁能修补,河水倾泻的势头还未平息。 坐在床上如同露宿,拖着鞋子学着在泥泞中行走。 腐朽的柱子上长出了芝菌,断流的沟渠里生出了蝌蚪。 南方的人对此已经习惯,北方的人见了仍然感到惊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描绘了大雨连绵的景象,通过对比南北方人对自然灾害的不同反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经历了一场持续的大雨后所作,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同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描绘了大雨连绵的景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首句以“天漏”比喻大雨,形象生动;次句“河倾”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中间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如“踞床如露处”和“曳履学泥行”,展现了雨后人们生活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南北方人对雨后景象的不同反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地域文化差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雨连绵的景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地域文化差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天漏”比喻的是什么? A. 大雨 B. 河水 C. 露水 D. 雨水
诗中“南公安已惯”指的是什么? A. 南方人对大雨已经习惯 B. 北方人对大雨已经习惯 C. 南方人对河水已经习惯 D. 北方人对河水已经习惯
诗中“朽柱芝菌出”反映了什么? A. 雨后自然界的生机 B. 雨后自然界的破坏 C. 雨后人们的艰辛 D. 雨后人们的习惯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