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7:51
临平解舟
作者:杨万里
竹篱短短门小小,
少年独立春风晓。
柳芽缩瓜尚怯寒,
金粟班班满枝了。
过船桥下桥绝高,
波清深见一截篙。
市人夹水争出看,
无数渔舟避东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乡村图景:竹篱笆短短的,门也小小的,少年在春风微晓的时候独自站立。柳树的新芽和小瓜都还在畏惧严寒,而树上金色的果实却已经挂满了枝头。小船经过桥下,桥显得格外高,水波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一截船桨。市集上的人们挤在水边争着出来观看,许多渔舟则避开了东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描绘的春日景象和农渔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及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杨万里提倡“自然之诗”,强调诗歌应反映自然和生活的真实。
创作背景: 《临平解舟》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生活逐渐繁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乡村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朝气和乡村的生机。开篇用“竹篱短短门小小”描绘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少年独立于此,象征着青春的朝气与希望。接下来的“柳芽缩瓜尚怯寒”,则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但又暗含着季节的交替,表现出一种自然的韵律与变化。
“金粟班班满枝了”则是一种丰收的象征,表达了对生活富足的向往和满足。诗中的“波清深见一截篙”,通过水的清澈与深邃,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宁静的外表,又蕴藏着深厚的内涵。最后两句“市人夹水争出看,无数渔舟避东岸”,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情与渔舟的繁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乡村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它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渗透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少年独立春风晓”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境?
A. 少年在冬天
B. 少年在春天的清晨
C. 少年在夏天的傍晚
答案:B
“金粟班班满枝了”的意思是:
A. 果树上没有果实
B. 果树上挂满了金色的果实
C. 果实都掉落了
答案:B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讽刺
B. 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临平解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生活的美好,但前者更加注重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后者则表现出旅途中的壮丽与豪情。两首诗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