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 对玉簪花作》

时间: 2025-05-02 04:06:15

诗句

年时别。

新词一曲情凄切。

情凄切。

霎时儿雨,霎时儿月。

藕花池畔音书绝。

玉簪虽好何堪折。

何堪折。

少年情事,早秋时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6:15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对玉簪花作
沈尹默

年时别。新词一曲情凄切。情凄切。霎时儿雨,霎时儿月。藕花池畔音书绝。玉簪虽好何堪折。何堪折。少年情事,早秋时节。


白话文翻译:

在年头分别,写下新词一曲,情感凄切。霎时雨点淅沥,霎时月光皎洁。藕花池边,音信已绝。虽说玉簪花好,但又怎能轻易折下?轻易折下?年轻时的情事,已是早秋时节。


注释:

  • 年时:指的是年头、岁月。
  • 新词:指新写的词或歌曲。
  • 霎时:瞬间、很快的意思。
  • 儿雨:指小雨。
  • 音书绝:指音信断绝,书信无音。
  • 玉簪:一种花,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 :能够,值得。
  • 少年情事:指年轻时的情感和事情。
  • 早秋:指初秋的时节,象征着情感的凋零。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玉簪”这一意象,传达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短暂,反映出作者对逝去青春和感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雁冰,字元龙,号尹默,晚号无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婉约见长,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末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作者通过对玉簪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沈尹默的《忆秦娥 对玉簪花作》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青春的瞬息与情感的脆弱。全诗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分离的感慨,接着通过“玉簪”这一意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折断的无奈。词中“情凄切”一语,极具感染力,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惆怅。接下来的“霎时儿雨,霎时儿月”,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换,隐喻了人生的无常,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力。最后,虽然“玉簪虽好”,却又显得脆弱不堪,象征着年轻时的情感与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和对青春的叹息,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时别: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与亲人的分离。
  2. 新词一曲情凄切:新写的歌词中充满了伤感的情绪。
  3. 霎时儿雨,霎时儿月: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生活的无常。
  4. 藕花池畔音书绝:在藕花盛开的池边,音信已断,情感的孤独。
  5. 玉簪虽好何堪折:即使玉簪花再美,也不能随意折下,象征着对情感的珍惜。
  6. 少年情事,早秋时节:年轻时的情感回忆,已是初秋,寓意着青春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玉簪花比喻美好、珍贵的情感。
  • 对仗:整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情感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无奈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簪: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爱情。
  2. 藕花:象征纯洁与爱情的脆弱。
  3. 雨与月: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簪”象征什么?

    • A. 美好情感
    • B. 友情
    • C. 诗歌
    • D. 书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霎时儿雨,霎时儿月”,意在表现__

  3. 判断题:该诗主要表达的是对事业的追求。(对/错)

答案

  1. A
  2. 时间的无常与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沈尹默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感慨,但沈尹默更侧重于对逝去的怀念,而李清照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代诗词解读与欣赏》

相关查询

秋色 岁晚书怀呈月山太守 呈茅一斋先生 寒夜呈梅深 题严子陵 和茅亦山韵二首 其一 偶书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其四 竹杖 月山书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等的词语有哪些 箪瓢陋室 无奇不有 跖距 引玉之砖 麦字旁的字 八面圆通 包含卒的词语有哪些 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见哭兴悲 皮字旁的字 祸在眼前 起力 毛字旁的字 小乖乖 稳若泰山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