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8:54
忆秦娥·暮春
春归早。杜鹃啼处莺儿老。
莺儿老。围屏懒靠,黛眉慵扫。
博山炉里香缭绕。韶光不管人烦恼。
人烦恼。怕掀帘看,落花多少。
春天早已归去,杜鹃叫声传来,小黄莺却已年老。
小黄莺年老。懒得靠在屏风上,黛眉也懒得打理。
博山炉里香烟缭绕,光阴流逝,谁还在烦恼呢?
人却烦恼。怕掀起帘子去看,落下了多少花瓣。
余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他的诗风多以婉约、细腻著称。
这首《忆秦娥·暮春》是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创作的,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正值暮春,杜鹃之声和莺儿的衰老,构成了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流转。
《忆秦娥·暮春》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对时光流逝深切反思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的瞬息万变。开头一句“春归早”,便引出了春天的离去,接着“杜鹃啼处莺儿老”,一声声杜鹃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结束,而小黄莺的衰老则是时间流逝的具象表现。
诗中“围屏懒靠,黛眉慵扫”,描绘了一种倦怠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对生活的热情已逐渐消退,面对春天的美好,心中却藏着无奈和烦恼。“博山炉里香缭绕”则传递出一丝幽雅与宁静,却又与诗人内心的烦恼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怕掀帘看,落花多少”更是引人深思,掀帘子想要看却又害怕看到落花的数量,象征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恐惧和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春的美好与人心的烦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在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B
“杜鹃啼处莺儿老”中的“莺儿老”主要反映了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时光的流逝
C. 青春的永驻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博山炉”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优雅的生活
C. 田园的宁静
答案: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短暂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但余汉的作品更倾向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